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许少辉, 董丽萍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5): 851-859.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5.009
    PDF全文 (17933) HTML (303)   可视化   收藏

    运用ArcGIS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研究,结合传统村落的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云南省传统村落呈现出非均衡聚集分布的空间结构特点,主要聚集分布于滇西北、滇西和滇南等海拔较高的市州区域,其中保山市的传统村落分布密度最高,为66.33个/万km2;其次是大理州和红河州,传统村落密度分别为44.13个/万km2和37.66个/万km2。(2)影响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历史因素和交通运输因素。其中,云南省垂直落差较大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客观上孕育了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千百年来世代传承延续的农耕文明历史奠定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村落人文基础,高海拔地带较为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在客观上延缓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于传统村落的破坏。综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3)根据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规律,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传统村落旅游活化路径,根据各地传统村落资源禀赋特征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发展,即分别发展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等活化模式。

  • 张林波, 郝超志, 宋洋, 王一尧, 张文涛, 黄玉花, 梁田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3): 501-510.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3.014
    PDF全文 (2534) HTML (177)   可视化   收藏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其描述的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贡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核心问题。当前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存在核算科目不一致、核算标准缺乏等问题,导致核算结果不可重复和难以应用。本文在系统总结国际主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用以筛选核算指标的生物生产性、人类收益性、生产属地性、当期增量性、实际发生性、实物度量性、数据可得性和非危害性八项基本原则,详细论述了不应纳入核算的生态系统服务科目及其原因,从生物生产与人类生产关系、空间流转和差异、生态系统承载力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的思考,以期为推动核算的社会经济应用提供积极讨论,为科学量化生态产品价值做出贡献。

  • 孙通, 封志明, 杨艳昭, 林裕梅, 吴艳娟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8, 9(4): 331-340.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8.04.001
    作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承载力关注区域土地资源对其发展的限制作用,其已有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本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简单回顾,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逐渐由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向综合承载力发展,其关注重点也由最初的人—粮关系转向土地—社会经济活动关系。相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也逐渐由静态、单要素研究走向动态、多要素研究。具体而言,农业生态区位法(AEZ)、系统动力学(SD)、生态足迹(EF)以及土地资源综合评价法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作为传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对象,人粮关系在现代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因为粮食是土地资源最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同时也是区域人口与土地资源平衡的重要判据,特别是对于人口大国而言。传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面应该加强对耕地资源、食物消费水平估计的精确性以提升评价结果质量水平,同时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对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要点。近年来,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其不仅扩充了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领域,同时也试图在一个开放系统下讨论土地资源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但其在承载机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领域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 闵庆文, 杨晓, 丁陆彬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1): 51-60.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1.006
    PDF全文 (1493) HTML (106)   可视化   收藏

    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一些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元的传统知识、独特的资源利用技术、杰出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文化关键种作为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的重要物种,可以作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力提升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方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文化关键种概念的起源与内涵,分析了它们与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保护需求,尝试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关键种给出了定义,即“在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由生物资源和文化实践紧密结合,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且能够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实现的生物文化复合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识别农业文化遗产文化关键种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意义:一是通过文化关键种的识别与保护有助于遗产地关键要素的识别和保护;二是利用文化关键种社区认同度高的优势可以调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三是以文化关键种的识别与保护为切入点,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全球或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即保障食物与生计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传承以及维持景观特征等。

  • Ecotourism in China
    唐承财, 郑倩倩, 秦娜娜, 孙岩, 汪舒舒, 冯凌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7, 8(5): 449-459.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7.05.002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有效方式,开展旅游业绿色发展研究将有助于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地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系统综述方法,通过回顾旅游业绿色发展历程,将我国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划分为2个阶段: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萌芽探索阶段、绿色发展理念下的起步发展阶段。此外,文章从旅游业绿色发展的部分重要研究方法、绿色发展概念内涵辨析、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绿色发展法规标准、绿色发展模式、企业绿色发展对策等方面对旅游业绿色发展进行较为系统地综述,指出我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并发现大多数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相关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今后的研究应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从而构建理论体系。
  • 吴箐, 谢花林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7, 8(3): 223-231.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7.03.002
    PDF全文 (1479) HTML (212)   可视化   收藏
    土地休耕对于耕地休养生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土地休耕制度比较、土地休耕制度的农户响应以及土地休耕制度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应三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土地休耕制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①根据土地受破坏程度的不同,制定休耕土地评价体系和补贴核算标准,有针对性的将强制休耕与自愿参与相结合;②完善监管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农户环境意识、环保技能,改变农户的生产习惯,鼓励农民有针对性的改种其他覆盖率较高的作物保护土地。③针对休耕制度实施过程中产生负面效应采取相对应的管理和补偿措施。
  • 郑鑫, 徐增让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9, 10(6): 574-583.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9.06.002
    PDF全文 (1414) HTML (2709)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面临水资源短缺情况,水资源能否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本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和权重分配,并对沿线65个国家的水资源承载指标进行了计算,同时结合虚拟水理论,分析中国重点大宗类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净进口虚拟水含量。对沿线一半以上的国家来说,他们的水资源将无法支撑他们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实现该倡议目标所必需的。中国作为水资源承载力不足的国家,在虚拟水贸易中属于虚拟水净进口国家,虚拟水贸易有利于中国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对未来保障中国水资源安全、食物安全都有积极意义。

  • 冉景丞,杨卫诚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5, 6(4): 237-246.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5.04.007
    Baidu(1)
    黑暗、潮湿、常温的岩溶地下洞穴,使生活其中的动物构成特殊的群落,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和体征,根据其生活习性, 洞穴动物可分为真洞穴动物(Troglobites) 、半洞穴动物(Troglophiles) 和洞栖动物(Trogloxenes) ;中国岩溶洞穴动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 年代后期,已经先后发现洞穴动物新种131 个,在洞穴动物行为及特征方面,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考虑到中国岩溶洞穴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
  • 评论
    杨伦, 刘某承, 闵庆文, 伦飞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8, 9(4): 395-406.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8.04.00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建立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核心,而生态补偿量的测算与分配是建立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通过机会成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建立了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的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分别反映水源区和受水区自然资源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整系数,共同确定水源区受偿量和受水区补偿量的分配权重系数和具体金额。结果表明:(1)贯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的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为25.2亿美元,下限为22.0亿美元。(2)不同受水区的支付标准和水源区的受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受水区支付横向生态补偿的出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 河南省出资40.71%,河北省出资35.04%,北京市出资13.67%,天津市出资10.58%。供水区接受横向生态补偿的受偿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 陕西水源区受偿68.45%,湖北水源区受偿21.56%,河南水源区受偿9.99%。(3)影响受水区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性因素包括居民年龄、居民受教育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居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了解程度和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5项。本文基于理论分析,通过实证案例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有关问题,为我国建立行之有效的水源地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并对其政策化和法制化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 金书秦, 周芳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8, 9(1): 50-58.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8.01.006
    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有利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从政策创设、地方实践、技术支撑和已取得成效四方面分析了行动方案的可行性,探究了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工作的建议,主要从做好基础研究工作、完善化肥农药使用监测和统计体系、做好试验示范、加强化肥农药减量的相关创设四方面进行。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题
    Parviz KOOHAFKAN, Mary Jane dela CRUZ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1, 2(1): 2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764x.2011.01.004
    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形成并保持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不仅维持并适应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本土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人类持续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农业生产系统正面临着包括全球化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威胁。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一个国际合作计划“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这一全球性倡议旨在建立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生物多样性、食物与生计安全、景观与文化的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实现动态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 徐晓, 李雅平, 李燕琴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655-666.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11
    PDF全文 (1265) HTML (190)   可视化   收藏

    滑雪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山地度假旅游产品,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研究消费者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理论,感知价值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旅游研究中,提高滑雪旅游感知价值正成为各滑雪旅游目的地竞争的焦点。本文以张家口崇礼区的滑雪游客为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05份。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滑雪旅游体验和市场细分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检验了不同类型游客人口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滑雪旅游体验感知价值主要包括四个维度:设施价值、感知价格、安全价值和服务价值。(2)基于感知价值变量进行市场细分,滑雪旅游者可分为三个类型:舒适享受型、价格敏感型和注重安全型。(3)不同类型滑雪旅游者在性别、年龄、月收入等人口特征,以及到访次数、停留时间等行为特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滑雪旅游体验感知价值的不同维度,确定了滑雪旅游者的细分市场及其特征。基于不同细分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可以更好地提升滑雪旅游者的感知价值,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 张志永, 樊宝敏, 宋超, 张孝仙, 赵庆文, 叶兵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3, 14(1): 15-24.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3.01.002
    PDF全文 (1239) HTML (1464)   可视化   收藏

    根系构型(Root system architecture,RSA)是指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结构和延展形态。根系构型不仅决定了植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等资源的能力,还影响到根系其他功能的发挥,对植物整体的健康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植物根系构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水肥吸收规律、根系与地上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了解植物的生理健康和生态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重点对其形态、功能、可塑性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文中首先概述了根系的基本结构、生理和生态功能。然后从土壤水分、养分、温度、通气等方面总结了影响根系构型的土壤因素。之后,详细描述了根系构型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挖掘法、二维形态观察法和三维图像重建法等。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研究者在该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 专题报告
    邹怡, 冯金朝, 薛达元, 桑卫国, Jan C. AXMACHER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2, 3(2): 174-182.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2.02.010
    陆生节肢动物是生态系统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广泛分布的陆生节肢动物,如何选择最合适采集方法是长期以来被探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陆生节肢动物采集方法。 我们将其分为三大类:有“活动密度”缺点的被动采集方法,无“活动密度”缺点的被动采集方法以及带有内在“活动密度”缺点的主动采集方法,并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如何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主要取决与采集的目的以及目标物种的生活习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多种不同的采集方法组合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 欧定华, 吴能君, 李媛茜, 马 晴, 郑思源, 李诗琪, 余东芮, 唐浩伦, 高雪松,
    资源与生态学报.
    录用日期: 2022-03-30
    科学识别生态空间、合理预测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趋势,是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格局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生态空间识别、功能分区和格局重构大多数以当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结构信息为参照,忽略了生态系统服务综合功能和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动态性,对未来生态空间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模拟不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空间保护格局构建的合理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变化特征的生态空间划定方法,实现了邛崃市生态空间范围识别,解决了当前研究忽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动态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还应用Markov-CA模型,集成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实现了2025年邛崃市生态空间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模拟,为生态空间变化模拟寻找到了合适的方法,也为合理构建生态空间保护格局提供了基础支撑。研究发现邛崃市生态系统服务综合功能量及其年际变化率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这一发现证实我们在识别生态空间时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特性的必要性。应用本文提出的生态空间识别方法确定邛崃市生态空间面积为98307 ha,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确定的相应生态空间范围基本一致,证实了立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特性的生态空间划定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还表明:20032019年,邛崃市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现出较强的非平稳性,这说明我们应当在生态空间保护格局构建中充分考虑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性对未来生态空间功能格局的影响。Markov-CA模型高精度实现了邛崃市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模拟,Kappa系数达到0.95以上,说明应用该模型模拟未来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是可行的。模拟结果显示,20192025年,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非平稳性影响,邛崃市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仍将发生相互转换,预计到2025年,生态空间仍然会保持初级产品生产、气候调节、水文调节三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面积将会发生变化,分别为32793 ha52490 ha13024 ha。研究可以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和生态空间保护格局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 乔添, 徐增让, 魏子谦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5): 860-869.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5.010

    藏野驴作为羌塘高原草食性野生动物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数量显著增加。计算羌塘高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布和种群规模,有利于制定羌塘高原野生动物保护规划,协调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根据藏野驴栖息地分布的可能性和环境因素,采用样线调查法和随机森林模型计算了羌塘高原改则县的藏野驴数量,并对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校正和分析。结果表明,羌塘高原改则县藏野驴适生环境为海拔4400-4600 m,距河流350-400 m,最暖季节的平均温度为10-12 ℃。栖息地的植被类型一般为温带丛生矮禾草、矮半灌木荒漠草原、高山禾草、苔草草原、高寒垫状矮半灌木荒漠等。利用三年青藏第二次科学考察样线调查的数据,对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校正,得出了改则县各地区藏野驴的规模,改则镇、先遣乡、古姆乡、察布乡、麻米乡、物玛乡和洞措乡的藏野驴数量分别为855、3458、2358、1453、743、943和647头。通过研究藏野驴的环境偏好,结合样线调查结果数据进行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可以较为准确估算出羌塘高原改则县的藏野驴规模。

  • 赵梦磊, 杨增, 赵静楠, 王岩, 马晓磊, 郭健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3): 428-441.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3.008
    PDF全文 (1121) HTML (782)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方法,从原料获取、原料运输、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最终处置五个阶段对可降解聚乳酸(PLA)包装塑料的能耗和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和量化。并选择7个影响类别进行影响分析:非生物耗竭潜力(ADP)、全球变暖潜力(GWP)、酸化潜力(AP)、富营养化潜力(EP)、光化学臭氧形成潜力(POCP)、人类毒性潜力(HTP)和陆地生态毒性潜力(TETP)。通过对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的讨论,发现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产品生产环节。同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排名前三的类别分别为GWP、ADP和HTP,分别占32.63%、24.83%和14.01%。根据LCA的研究结果,减少环境影响的途径有:降低电耗、增加新能源的投入、提高生产过程中物料的转化率、使用有机和水溶性肥料代替传统肥料、使用环保型燃料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

  • Reports
    Shamik CHAKRABORTY, YASUDA Hiroshi, Abhik CHAKRABORTY, NABETA Hajime, KAWAI Takayuki, ISHIYAMA Shun5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5, 6(5): 345-352.
    尼罗河是地球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是非洲干旱区域重要的淡水补给源,是一条受到人类广泛影响的河流。本文博采以实地研究为支撑的文献,试图解释引起尼罗河流域环境广泛变化的诸多社会驱动力。主要关注点为下尼罗河,这里人类干扰的影响最为突出。我们认为,尼罗河流域的资源管理问题具有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纠结的特点,若想有效开展流域管理,必须将注意力由与水相关的问题转向整个流域范围的管理规划。这一整体规划在制订时,对环境历史的了解非常重要,并且,“利益共享”理念可以减轻这个极其敏感的干旱流域日益加重的压力。
  • Hidehiro INAGAKI, Yoshinobu KUSUMOTO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9, 10(5): 511-517.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9.05.006

    日本静冈的传统茶草综合系统是当地政府申请的日本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GIAHS)。本文介绍了当初发现该系统的背景、为申报GIAHS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后,静冈茶草系统当前的作用和面临的新情况。自2013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目前日本的半天然草原大幅减少,但在静冈的茶草系统里发现了独特的半天然草原,茶园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这些茶草系统和采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被称为“Chagusaba”。然而,GIAHS的申请过程并不容易,因为许多当地农民不了解他们传统耕作方法和GIAHS品牌的价值。在Chagusaba入选GIAHS名单之后,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相关的品牌推广,努力使传统农业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随着日本农业节省劳动力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成本降低,优质茶叶的价格也有所下降,因此,执行低效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有必要正确地重新认识传统农业方法种植的茶叶的价值,并在价格上得以体现。静冈县当地政府目前正致力于实施认证体系,包括利用GPS进行科学评估,以及引入生物多样性指标等等。

  • 魏云洁, 甄霖, 杜秉贞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5): 775-785.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5.003

    全球经济发展和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给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为避免、减少和扭转荒漠化,帮助改善当地居民生计,加强抗灾能力,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和相关机构研发出了一系列技术体系和技术模式,对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展开了全面的治理和恢复。然而,部分已有研究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良技术的筛选和推广应用及对技术需求的评估,造成了资金和人力的浪费和损失。文章旨在刻画荒漠化治理技术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识别并评估主要生态技术。数据来源包括国际组织数据库、中国知网、其他文献报告以及机构和专家调查问卷。文章识别了人类防治荒漠化的治理和恢复技术及模式,总结不同自然条件下荒漠化治理技术的三阶段演化规律和趋势,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技术发展驱动技术演变。识别并划分了生物、工程、农作和管理4类不同作用原理的荒漠化治理技术及模式。最后从难度、成熟度、有效性、适宜性和推广潜力等5个维度开展技术评价。研究为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干旱区资源,提高生态技术应用效果以及促进优良技术的输出和引进提供参考。

  • 论文
    Saraswoti SAPKOTA, Achyut ARYAL, Shanta Ram BARAL, Matt W. HAYWARD, David RAUBENHEIMER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4, 5(3): 237-243.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4.03.006
    Baidu(4)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是全世界自然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降低这些冲突的影响,各国采取了各种保护策略,但这些策略常常得不到足够的监测,其效力也得不到充分的评估。近年来,作为降低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一项措施,尼泊尔各保护区周围建起了电篱笆。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其他针对保护工作中采用电篱笆的成本效率及其功效开展分析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尼泊尔近年来设立于旺国家公园东区的电篱笆的成本效率。印度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野猪(Sus scrofa)、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老虎(Panthera tigris)是该国家公园周边缓冲区涉及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主要物种,这里建有电篱笆。电篱笆使庄稼受损减少78%,家畜损失减少30%-60%。研究区的人类死亡数未表现出显著下降,而是继续维持较低数值。我们的分析表明,至2009/2010财政年度,电篱笆成本的总净现值,卡根社区(KMUC)为1 517 959尼泊尔卢比(21 685美元),姆瑞加社区(MKUC)为3 530 075卢比(50 429美元);而净现收益,卡根社区为16 301 105卢比 (232 872美元),姆瑞加社区为38 304 602卢比(547 208美元)。至2009/2010基准财政年度,电篱笆的成本-效益比率,卡根社区为10.73,姆瑞加社区为10.85。这些结果表明,在大型哺乳动物出没的保护区周围,电篱笆计划在降低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方面,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 刘金勋, 卢学鹤, 朱求安, 袁文平, 苑全治, 张臻, 国庆喜, DEERING Carol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1): 2-16.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1.001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DGVM)是研究生态系统复杂过程和全球变化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基于过去20多年全球已发表的文献,对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DGVM之一——集成生物圈模拟器(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的开发、改进、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总结。IBIS是一个在全球变化等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模型。自1996年诞生以来,IBIS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水循环,植被动态、陆气耦合、水域系统耦合和气候变化影响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验证和应用。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IBIS模型在V2.5版本后的不同发展方向,主要针对IBIS模型在水文过程(蒸散、土壤水分、地下水、径流)、植被动态(植被功能型、土地覆盖变化)、植被生理过程(植被物候、光合作用、植被生长、碳分配)、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土壤碳氮循环及反馈、温室气体排放等)以及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干扰与管理等人类活动过程等方面的改进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在生态系统生产力、碳水收支、水分利用效率、温室气体排放、自然干扰(干旱、火灾、虫害)和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经营)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模型的技术性改进方面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模型的前景和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 论文
    YU Guirui, LI Xuanran, WANG Qiufeng, LI Shenggong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0, 1(2): 97-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764x.2010.02.001
    Baidu(52)
    地球系统的碳库变化和碳循环过程机制是气候变化成因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减缓和适应对策的科学基础,受到科技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学者就开展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工作,并且在许多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在回顾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评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方面的研究成果,评价有关研究的不确定性以及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分析表明,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经过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前期研究、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循环综合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实验研究,以及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及其区域调控管理研究4个主要发展阶段。大多的研究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是温度和降水控制的。全国土壤、森林和草地植被储存约为97.95 —118.93PgC;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植树造林和林业管理、草地保护、农作制度改革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发挥了重要的固碳功能,但是各种方法评估的结果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今后的研究重点工作是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碳储量和碳汇动态监测体系、开展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及其区域调控管理的前瞻性研究,定量评价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和增汇潜力,评估各种典型生态系统增汇技术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尺度的温室气体管理和碳交易机制与政策体系的建立提供可报告、可度量和可核查的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
  • 唐承财, 曾睿, 杨媛媛, 徐诗怡, 王欣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552-563.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02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推动了中国冰雪旅游快速发展,将在助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然而,中国冰雪旅游开发利用时间短、进程快,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显示:(1)中国凭借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冰雪旅游产品;冰雪旅游目的地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冰雪旅游市场和经济在持续扩大;多项政策的出台保障了冰雪旅游的健康发展;但冰雪旅游管理体系尚未成熟。(2)中国冰雪旅游在规划、开发、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存在开发不合理、产品与服务水平偏低、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市场营销单一、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冰雪旅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3)从政策、产品和服务、市场营销、安全管控、人才队伍、标准化建设、科学技术、社区参与等八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本研究成果有助于为中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借鉴,完善中国冰雪旅游理论研究。

  • 论文
    王晨亮, 岳天祥, 范泽孟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4, 5(2): 132-138.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4.02.005
    Baidu(14)
    Angstrom-Prescott公式的气候学计算法是应用较广的太阳辐射模拟方法,其系数一般通过线性回归确定。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该系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将研究区划分子区域逐个拟合。本研究采用1961-2010时段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站点资料,以天文辐射为起始值,基于地理加权回归得到全国尺度连续变化的Angstrom-Prescott系数。通过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HASM)构建的日照时数资料和天文辐射曲面,得到国家尺度太阳辐射曲面。空间非平稳和误差比较检验等结果表明,系数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与已有研究相比,本研究的模拟方法效果较好。
  • 丝绸之路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石广义, 于会录, 王卷乐, 李俊, 毛琦梁, 黄永斌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5, 6(2): 65-72.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5.02.001
    Baidu(1)

    本文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格局,认为该格局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经济合作模式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包括生态文明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交通经济带模式,国际旅游带合作模式;最后,论文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了几个优先行动计划: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学家联盟和思想库,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信息共享中心和科学决策支持系统,启动丝绸之路跨国科技交流合作与人才计划,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跨国共建、合作共赢机制。

  • 封志明, 孙通, 杨艳昭, 闫慧敏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8, 9(2): 125-134.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8.02.002
    从20世纪初期承载力概念提出,到21世纪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重要工具,从理论到实践,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走过百年,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本文回顾了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以及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等单项承载力研究向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能值分析、生态足迹等综合研究的发展进程。总体而言,综合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的地位将日趋重要。然而,综合研究尚存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尽管部分学者试图寻找一套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标准体系,但目前尚未真正建立;第二,针对开放系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及承载力动态性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第三,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理论、承载机制、阈值率定以及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比性等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标准化、数字化与系统化有待加强,以满足实用化、业务化的国家需求。
  • Ecosystem Assessment
    薛倩, 宋伟, 张镱锂, 牟凤云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17, 8(5): 514-525.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17.05.009
    近年来,全球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日益严重,促使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生态承载力成为了评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与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了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主要评估方法以及热点研究领域,分析了生态承载力研究的不足,展望了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在内涵上,主要从环境变化、人类对于生态系统影响和生态系统整体承载三个视角对生态承载力内涵进行了梳理;在主要评估方法上,按内涵界定的三个视角对生态足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净初级生产力法、状态空间法、能值生态足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耦合模型进行了分类,对比分析了不同评估方法的优劣及适用条件;生态承载力的研究领域随着研究地深入逐渐渗透到土地、流域、生态脆弱区、旅游和城市综合系统等领域之中。目前,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还存在着缺乏适用于较大尺度的指标阈值的厘定标准、动态监测及预警研究不够深入、科技条件等驱动因素考虑不全面等不足。未来,大尺度跨境区域及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承载力评估、生态预警平台的构建以及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主导性产业的一致性评估等方面可能成生态承载力研究的新发展方向。
  • TilakBabuCHAPAGAI, DipakKHADKA, DineshRajBHUJU, NarendraRajKHANAL, 施诗, 崔大方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1, 12(5): 658-668.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1.05.009

    尼泊尔的社区森林计划是十分成功的森林保护计划之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种在维持植被结构、复杂性和异质性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尼泊尔拉姆琼县(Lamjung District)亚热带地区的5个社区森林(Community Forest, CF)中树种的组成和更新,为今后的长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帮助社区科学地管理社区森林。本研究使用35个样方(20 m × 20 m),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生成树种数据。结果表明,森林中成年树的密度在575 Ind ha -1(Tilahar CF)到1196 Ind ha -1(Deurali Thadopakha CF)之间,幼树的生长范围为2533 Ind ha -1(Tilahar CF)到4000 Ind ha -1(Thuliban CF),幼苗为19583 Ind ha -1(Tilahar CF)到37500 Ind ha -1(Thuliban CF);成年树种的胸高断面积为28.34 m 2 ha -1(Tilahar CF)至49 m 2 ha -1(Deurali CF);成年树种的Shannon-Weiner’s H指数为1.08 (Thuliban CF)到1.88 (Tilahar CF);异序乌桕(Sapium insigne)、孟加拉榕树(Ficus benghalensis西藏长叶松(Pinus roxburghii)、合欢属(Albizia sp.)以及紫薇属的Lagerstroemia parviflore更新较差。总的来说,除了Tilahar社区森林之外,其余社区森林均具有良好的更新,但根据胸径大小等级分布图来看,均没有可持续的更新。在5个社区森林中,成年植株的胸径大小有显著差异,其中Deurali Thadopakha社区森林的成年植株胸径最小。社区森林中的大多数树种更新能力较弱,较少的树种如粗娑罗双(Shorea robusta)、印度锥(Castanopsis indica)以及西南木荷(Schima wallichii)以优势地位维持了社区森林的整体再生,因此在维护社区森林时需要对更新能力较差的物种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制定科学的种植管理计划。

  • 张彪, 史芸婷, 王爽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1): 68-79.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1.008

    近年来,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快速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制有助于精准模拟未来生态系统服务情景,进而服务于生态系统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虽然已有部分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理与应对策略亟待全面揭示。为此,该文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归纳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未来模拟技术,结果发现:(1)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因素,且相互作用共同驱动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2)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单影响因子识别取得较大进展,但多种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在生态服务变化中贡献亟需清晰分解;(3)基于遥感与气候模型的多情景模拟是预测未来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手段,但需要科学模拟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综合影响及其应对途径;(4)未来研究应加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分解与模拟,研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对重大生态工程的时空响应与探测技术,以科学指导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与规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