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然林和人工林在生产力和稳定性方面的比较研究一直是森林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森林砍伐导致人工林逐步取代了天然林,在此背景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森林碳储存能力的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跨大陆水平上以两针松(Pinus L.)为例首次回答了这个问题。本文使用作者收集的有关欧亚大陆森林的单树生物量结构数据库,对 1880株天然林林木和1967株人工林林木的数据进行了相关研究。基于林木生物量结构的原始数据、一月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等,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温度与降水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一月温度和降水量的增加,同等规模和同等树龄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地上和茎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但这种关系仅对枝条部分的生物量有效,而对树叶生物量的影响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人工林的所有组成部分的生物量均高于天然林树种的生物量,但在林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这种差别的程度有所不同,并且主要取决于一月的温度水平,而与年降水量关系不大。当然,在建模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本文的结论只是对影响林木生物量的气候因素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