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面临水资源短缺情况,水资源能否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本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和权重分配,并对沿线65个国家的水资源承载指标进行了计算,同时结合虚拟水理论,分析中国重点大宗类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净进口虚拟水含量。对沿线一半以上的国家来说,他们的水资源将无法支撑他们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实现该倡议目标所必需的。中国作为水资源承载力不足的国家,在虚拟水贸易中属于虚拟水净进口国家,虚拟水贸易有利于中国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对未来保障中国水资源安全、食物安全都有积极意义。
采用FluorCam便携式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测定鄱阳湖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沙湖和常湖冬季沉水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包括QY-max(即Fv/Fm,PSⅡ的最大光量子产量)、ΦPSⅡ(PSⅡ实际量子效率)、qP(光化学淬灭系数)等参数及其相应的荧光成像;应用频度法统计估测沉水植物的频度,并测定水环境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白沙湖优势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分别为0.48-0.68和0.52-0.71,PSⅡ实际量子效率分别为0.32-0.58和0.20-0.46,表明白沙湖的黑藻和苦草具有相似的光合作用效率;而常湖优势沉水植物莕菜(Nymphoidespeltatum)和苦草的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分别为0.66-0.77和0.19-0.68,PSⅡ实际量子效率分别为0.26-0.48和0.22-0.43,表明莕菜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容易形成优势物种。调查中发现,白沙湖黑藻的频度为90%,苦草为93.3%,小茨藻(Najas minor)为26.7%,眼子菜(Potamogeton franchetii)为10%;常湖中莕菜的频度为86.7%,苦草为16.7%,小茨藻为56.7%。白沙湖中沉水植物的频度值总体高于常湖,优势物种也存在差异性。综合分析白沙湖和常湖水体的营养水平、沉水植物多样性和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白沙湖的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常湖,黑藻和苦草同为沉水植物中的优势种,光合活性相似;常湖中莕菜和苦草为优势种,但莕菜的光合活性显著高于苦草,这与湖泊水体透明度和南矶山湿地不同水体的富营养化差异及不同沉水植物的生态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格局,认为该格局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经济合作模式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包括生态文明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交通经济带模式,国际旅游带合作模式;最后,论文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了几个优先行动计划: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学家联盟和思想库,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信息共享中心和科学决策支持系统,启动丝绸之路跨国科技交流合作与人才计划,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跨国共建、合作共赢机制。
全球近四分之三的森林正在遭受人为干扰,尼泊尔三分之二以上的森林受到不同类型的干扰。在社区森林中,当地社区在生计的各个方面都依赖于森林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这些服务以各种方式干扰森林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本研究在尼泊尔中部丘陵区的两个社区管理森林中,研究了对植物物种多样性、更新(幼苗和树苗)、生物量、土壤有机碳(SOC)和总碳密度的主要干扰因子。以树桩数、断苗、砍伐和放牧践踏作为主要人为干扰的衡量指标,从89个随机选取的250 m2的样地中收集了必要的数据,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对人为干扰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砍伐对生物量和总碳密度平衡的影响最大。森林砍伐程度越高,森林碳储量越低。SOC对上述类型的人为干扰均无显著反应。木本物种丰富度和幼树数量随着树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中间干扰是有益的。然而,较高的砍伐强度降低了幼树密度。放牧/践踏是抑制幼苗生长的最显著干扰,在践踏强度较高的森林地区,幼苗和树苗数量较少。这些结果将为尼泊尔多目标森林管理以及如何降低其他地区类似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人为干扰的影响提供指南。
人口和人均食物需求的增加对全球耕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利用欧空局提供的精度为300m的最新土地覆被产品,文章分析了1992-2015年全球耕地的时空变化趋势和耕地转化特征。结果显示:1)在1992-2004年间全球耕地面积增长迅速,而在2004-2012年间耕地增长缓慢,2012年后耕地有缓慢减少的趋势。 2)在洲尺度上,非洲耕地有一直增长的态势,而其他洲耕地都经历了耕地转型,有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收入较高的国家,耕地多有下降的趋势。3)全球耕地增长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亚马逊林地、欧亚大草原和撒哈拉沙漠边缘。全球耕地减少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由于迅速的城市化,亚洲耕地扩张侵占了大量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