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3年, 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3-30
      

  • 全选
    |
  • 余金艳, 张英男, 张亚辉, 姜懿轩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员流动阻断,旅游业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逐渐好转,各省区旅游业随之恢复,但表现出时空异质性特征。本文从“韧性”角度表征旅游业面对疫情冲击的抵抗与恢复情况,分析旅游韧性的变化趋势、空间格局及阶段性特征,探究旅游韧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业呈现出明显的韧性特征,多数省区旅游韧性走势呈现波动上升;甘肃、海南、贵州、河北、山东具有较高的综合韧性水平,西藏、宁夏、山西、北京综合韧性指数极低,其他省区呈现“北弱南强”的格局特征;考察期内我国旅游韧性经历了艰难抵抗—加速恢复—震荡提升三个阶段;各省区旅游业对疫情冲击的抵抗能力普遍较弱,恢复能力差异明显。疫情严重程度、防控政策严格程度、客源地-目的地连带影响作用、旅游基础、地理区位等因素均会对旅游韧性产生一定影响。

  • 曾瑜皙, 钟林生, 王灵恩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三江源地区景观格局在过去50年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较少有研究分析这种变化对当地生态旅游的影响。本研究在已有文献与遥感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与文献分析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草地、湿地、荒漠与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在1970-2020年间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并探究其对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三江源地区草地、湿地、沙漠与森林景观面积占其总面积的89.7%。其中,草地景观的分布最广(71.95%),其次是湿地与荒漠,森林景观面积较小。1970-2020年,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4类景观的总面积占比增加了5.01%。草地景观面积增幅最大,其次为湿地景观。相反,森林景观的占比下降了0.83%,荒漠景观的占比下降了2.79%。从17个县域单元来看,各县域单元之间在景观结构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并且这种相似性在1970-2020年间并未发生较大变化。这表明各县域单元之间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资源同质性,为生态旅游的差异化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 刘亚茹, 唐承财, 万紫微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旅游型传统村落系统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社会文化变迁、传统村落原貌消退等问题。以北京市6个传统村落为案例地,综合运用熵权层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感知评价结果来探讨旅游型传统村落的绿色发展未来变化特征,并基于此构建旅游型传统村落绿色振兴模式。主要结论如下:(1)从绿色发展情景方案来看,基准发展情景、经济振兴情景和绿色振兴情景方案的具体特征和目标函数不尽相同;(2)从利益相关者对情景方案的感知评价结果来看,不同情景方案下的案例村落绿色发展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嬗变,但无论对于何种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传统村落来说,绿色振兴情景方案均是最优选择;(3)构建了以绿色经济为关键、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村落社区为主体、以外部政策为保障的五位一体的旅游型传统村落绿色振兴模式。本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绿色发展和乡村旅游理论,可为旅游型传统村落的绿色振兴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指导。

  • 唐文跃, 王乾光, 成皓, 朱振宏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流域生态补偿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促进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提升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优势,为上游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正确评价生态补偿效果和效率是优化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的前提。为了评价流域生态补偿的效果和效率,本研究以中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区域东江源流域的重要源区县安远县为案例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数据包络法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效果和效率评价模型,选取2015-2020年的生态补偿各指标数据进行效果和效率评价,同时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流域生态补偿效果总体看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较低是造成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需要提升生态补偿项目的管理效率,规模效率总体表现较好,但仍存在资金冗余问题;生态补偿支出对生态补偿效率有显著负相关影响,生态旅游对生态补偿效果和效率有显著正相关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流域生态补偿效果和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 王立国, 朱海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双碳”目标下区域旅游业需要积极响应,其重点和难点是碳排放的预测。本文运用终端消费并结合旅游发展系数测算了江西省2000至2019年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借助对数平均权重 Divisia 指数分解法 (LMDI) 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结合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STIRPAT) 和情景分析法,对旅游业碳达峰时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间,江西旅游业碳排放量从2000年的71.365×104吨增长到2019年的2342.456×104吨,年均变化率为21.09%,旅游投资规模是该时期旅游业碳排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未来影响江西旅游业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碳排放强度,其影响系数达到0.810,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和旅游业投资额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3)不同情景下江西旅游业碳排放的达峰时间不同,基准情景下预计在2035年左右,年均变化率为-0.88%,在中等和低碳情景下分别在2030年和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年均变化率分别为-1.11%和-1.58%,表明政府低碳政策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将产生影响,并促进江西旅游行业提前5到1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这为政府出台旅游低碳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可为区域旅游业提前实现碳达峰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国旅游业“双碳”的预测研究提供支撑,也为其旅游业碳中和的实现提供了计量基础。

  • 朱安妮, 钟永德, 魏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基于旅游者数字足迹研究选取地理分布特征、节点特征和网络特征分析了疫情前后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变化。结果显示:(1)疫情改变了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推动湖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疫后应着重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湘西板块与其他旅游板块的旅游资源差异、旅游发展不平衡问题;(2)疫情引发了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网络中部分节点的角色变化,后疫情时代,少数核心节点掌握大部分流量的情况有所缓解,具备良好自然风光的周边低密度生态旅游地更受疫后旅游者青睐;(3)疫情影响了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网络的结构组成,生态旅游地之间的分离程度增加,旅游者对健康、安全的需求拉动湖南省生态旅游流朝着多节点、多区域发展。

  • 丛丽, 侯英慧, 卢安琪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森林康养发展迅速。本文在大健康背景下分析北京市森林康养的市场需求特征,以中青年与中老年两个群体为主的北京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探析北京市居民对当地森林康养的认知、偏好以及对森林康养需求程度及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市亚健康人群广泛,对森林康养普遍存在需求,市场潜力大;森林康养需求分为三部分:身心健康需求、森林康养产品需求和森林康养目的地需求;在健康需求上,中青年对于康体解压的需求更为明显,中老年主要集中在免疫力提高、提高睡眠质量和颈椎腰椎疾病的缓解上;在产品需求上,受访者普遍对森林主导型和体验型产品需求较大;在森林康养目的地需求上,整体需求量较高,其中“康养环境质量”、“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专业人员及其服务质量”的需求尤为重要。三类需求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以北京市森林康养需求特征为基础为其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 岳亚飞, 杨东峰, 徐丹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健康公平性理论要求在发挥绿色空间健康效益时能够兼顾老年等弱势群体。绿色空间指标与老年心理健康在国内背景下的综合性联系至今还不明晰。本研究旨在从空间、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系统地评估它们的关联。研究采用了中国大连市879名60岁以上受访者的数据,并在HLM6.08中构建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维度上,相比于街景视角,从俯视视角获取的绿色空间指标与老年心理健康的关联更强。平缓坡度和不规则边界的公园与老年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联系。在社会维度上,绿色空间可以调整和缓冲社会经济特征如没有房屋所有权等的负面影响。在历史维度上,绿色空间对老年心理健康有持续的影响,尤其是对中等收入的老年群体。研究结果证实,在中国的环境中有必要对绿色空间进行多维度的评估,以考察与老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结论能够为兼顾个体差异,实现更公平的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配提供经验证据。

  • 王磊, 李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增长,葡萄酒旅游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已有研究表明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受游客感知和满意的深刻影响。为全面理解游客感知与偏好对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过程及机制,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针对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从旅游者感知视角,在揭示当地葡萄酒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的基础上,从设施与环境、服务认知、旅游功能、资源价值、资源保护等五个维度,分析了影响葡萄酒旅游开发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葡萄酒旅游作为特殊新兴体验产品,游客群体具有明显的收入水平、年龄结构、出游方式等差异化的市场特征;(2)葡萄酒旅游资源价值是影响游客感知的最重要因子,其旅游功能舒适性对游客感知也具有突出吸引力和价值,同时服务质量是支持葡萄酒旅游游客感知的重要因子;(3)尽管在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中,设施与环境感知、资源保护感知对葡萄酒旅游者的支持度影响不大,但其仍为目的地葡萄酒旅游开发的重要背景。

  • 汪东亮, 刘琼英, 胡世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乐山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开发潜力评价,可以为该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本研究选取乐山市域7个县区,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从旅游资源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效益和旅游资源价值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通过对该市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和排序,从而确定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先开发的先后次序。依据模型计算的结果,将乐山市域的7个县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小分为了三个等级,其中沐川县、峨眉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一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金口河区为二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夹江县和井研县开发潜力最小为三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评价结果与乐山市实际情况有较高契合度,这说明借鉴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该区域进行的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开发评价可以为乐山市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为乐山市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提供新的发展锚点。

  • 申韩丽, 郑昕, 李俊鸿, 贾竞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森林公园是当地居民和世界各地游客的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随着保护区域的增加,问题也随之而来。最重要的问题是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忽视保护的需求,仅仅满足游客的需求,过度开发正在使旅游资源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评价,特别是非使用价值。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位于中国山东省的滨海森林公园。旅游活动已经对公园的舒适性和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本研究旨在通过条件价值法(CVM)对生态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提高人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本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法提取生态旅游态度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生态旅游市场细分,然后设计了实证评价模型,接着通过条件价值法的双界二元选择模型,对生态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估计,并探讨态度不同的群体之间非使用价值的差异。结果表明:(1)具有环保背景的游客倾向于为非使用价值支付更高的价格,而高收入游客愿意为利他价值支付更高的价格;(2)旅游者的WTP最高的是遗赠价值,其次是存在价值或利他价值,最后是选择价值;(3)多元关注群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是关注资源群,最后是关注环境群。该分析将为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和游客的需求。

  • 周游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城市生产率评价指数,运用Moran指数和LISA集群图对2008-2018年期间我国286个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生产率水平的空间集群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生产率在空间上高度相关,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高值区同样是生产率的高值集聚区,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的城市其生产率也较低。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有效提高我国城市生产率,但不同板块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城市生产率影响效应更大,对中部、东北、西部的影响系数相对较小,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正向效应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较为明显,但对东部城市的促进作用较小。

  • 韩慧, 李柏文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长期的物质环境建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文化发展与文明积淀的过程。城市本质在于城市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品位、有尊严、有梦想”的优质生活方式,当一个城市的物质文明建设到一定程度之后,过度的物质化需要文化调和才能更加完善。东亚文化之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优秀的旅游城市,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充分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资源再生和文化发展。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各个城市官方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文化价值的实现首先是推动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文化的区域化发展,从而让居民树立“亚洲意识”和“亚洲视野”,并推动城市文化的生活化发展,提高主客参与机会。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文化空间营造和空间生产搭建城市文化生产、交易、消费的空间载体,最后通过对东亚文化之都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城市文化空间、文化品味和消费能级,构建基于地方文化的城市品牌和基于区域文化的城市品牌,并参与区域和全球两个层面的竞争。

  • 林裕梅, 李方舟, 湛青青, 刘晓娜, 罗国峰, 严梦琪, 杨艳昭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切实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贵州省是我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文献研究法获取了贵州省已开展的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材料与数据,系统分析和梳理了贵州省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贵州省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如: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产权主体不明确、产权归属不清晰、收益制度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维护贵州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对策与建议,具体包括:建立清查统计制度,完成全面清查工作;构建评估核算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委托代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清单和代理制度;健全收益管理制度,规范资产收益管理;完善资产配置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期为贵州省加强和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 郭秀锐, 龚晓倩, 刘瑶, 张艺玲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部门是我国第三大能源消费部门,应重点减少该部门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本文基于LEAP模型分析和预测了京津冀地区四个运输部门(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的能源消耗、CO2和常规空气污染物(CO、NOX、SO2、PM2.5)排放,并比较了2020-2060年间不同运输部门在不同情景下的减排潜力,最后探讨了不同控制措施对CO2和四种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果。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部门的CO2排放量将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据估计,到2060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增加263.72%、225.87%和405.43%。在综合情景下,京津冀三地最大减排率分别为88.78%、76.86%和83.20%,而污染物最大减排率预计达到78.73%-99.34%。未来京津冀地区CO2和污染物减排潜力较大主要是航空和公路运输部门,分别占总减排量的38.19%-99.85%。且未来对公路运输部门和航空部门实行优化能源结构措施的协同减排效果将是最好的。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制定低碳减排战略提供依据。

  • 秦岩, 海拉提·阿力地阿尔汗, 张哲, 刘鹏, 刘浩, 李毓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阿勒泰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阿勒泰地区水环境质量、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阿勒泰地区主要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和吉木乃县诸河三大河流水系。地区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水资源总量位于新疆前列,但还存在流域生态流量不足、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未得到有效化解、水生态破坏问题仍然严重、水环境风险依然突出等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流域水系分布,将阿勒泰地区划分为额尔齐斯河流域、乌伦古河流域、吉木乃县诸河流域和南部荒漠区共计4个区域,并将4个区域进一步划分为11个水生态环境控制单元。依据阿勒泰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水污染防治、强化水资源保障、加大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等层面,提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阿勒泰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科技支撑。

  • 石敬, 田玉军, 任利利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泉州港的高速发展,海上溢油事故风险随之增大。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溢出油品将对海洋环境造成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持续污染,直接经济损失可能高达数亿元,而受污染后再难恢复的自然资源则造成不可估量的间接经济损失。因此,预测事故概率、分析风险致因并提出改进性建议对降低溢油事故风险、提高溢油事故应急防控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选取泉州辖区2011年至2020年货物吞吐量、进出港船舶艘次、海上污染事故等统计数据,采用直接计算法和故障树分析法,预测“十四五”期间船舶操作性溢油事故发生率为4.92年一遇、船舶海损性溢油事故发生率为2.41年一遇,油罐区溢油事故发生率为7.28年一遇。人的因素是主要风险致因,包括违规操作、误操作、不熟悉设备、应急组织混乱和应急设施失效等。建议加强船员资格审查及施工船、渔船海上监管,提高码头应急设备人员的自有比例和应急行动参与度,明确码头与清污企业的责任划分,修订码头海上溢油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相关标准。

  • 温旭敏, 张鹏, 戴尔阜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变暖导致高温频率和强度增加,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近年来高温风险已成为研究重点。为有效应对高温风险,本研究基于中国气象、人口和经济资料,从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3个维度构建了高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中国高温风险空间格局,并通过贡献度模型来识别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1961-2020年间,中国高温的强度及高温日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以东南和西北表现最为明显;(2)中国高温风险分布集聚特征明显,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北部地区,城市高温风险值位于0.00-0.50之间,其中玉溪市、吐鲁番市、杭州市、南昌市等市高温风险较大。(3)危险性和脆弱性贡献度分别在高风险城市和低风险城市中最大,其中吐鲁番是危险性贡献度最大的危险致风险城市,深圳是暴露度贡献度最大的暴露致风险城市,平凉市是脆弱性贡献度最大的脆弱致风险城市。本研究对于有效应对高温风险,加强区域防灾减灾、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侯兰功, 刘涛, 何小勤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20年来成都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国土空间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研究国土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对成都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和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集,调查了成都有关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的土地功能变化。后采用土地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成都景观格局的节奏空间演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结果表明,成都市PLE用地动态程度严重,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在2015年之前有所减少;2015年后动态程度有所下降,2000-2019年动态程度较高的地区开始向东北移动。生产用地的变化是影响成都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综上,本研究提出了支撑成都高质量发展的 "一核、两带、四区、一方向 "的宏观发展战略和建议。

  • 郭诗宇, 宋德凯, 徐自警, 陈士云, 陈泽燕, 杜澎, 汪洋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目标树经营,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和环境因子对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为马尾松栎类混交林天然更新和可持续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间伐后的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为对象,选择3种平均间伐强度林分布设5 m×5 m样方,即弱度间伐WT(7.6%)、轻度间伐LT(15.3%)、中度间伐MT(24.3%),每种强度7-10次重复,对照3次重复。3年后调查并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数量、生长高度、更新密度、更新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间伐3年后样方内共有更新维管束植物32种,隶属于22科30属;更新优势种以乔木物种为主;更新物种数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2)随间伐强度增大天然更新林木在不同高度级的数量相应增多;不同高度级林木的更新密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3)随间伐强度增大,其丰富度、均匀度、本质多样性均有所增加,而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明显变化趋势。(4)坡度、坡向、坡位和间伐强度对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更新密度有显著影响。中度间伐对天然更新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最佳促进效应;增大间伐强度可促进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天然更新和更新物种的多样性。坡向和坡位值升高可促进天然更新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坡度增大对天然更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明显的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