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1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9-30
      

  • 全选
    |
  • 王钊, 王军邦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侵蚀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本文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模型)对三江源区2000-2015年的土壤侵蚀进行定量模拟,通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的差异,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影响作用,评价了该区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对土壤保持的作用效果。模型模拟结果可以通过地面观测站点验证,对模拟数据和验证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其复相关系数达到0.62。2010-2015年的土壤侵蚀模数比2000-2005年增加了6.2%,比2005-2010年下降了1.2%。基于叠加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气候(约64%),特别是降水的作用明显,其次是植被覆盖度(约34%)。虽然模型和数据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本研究量化了全球气候变化下生态恢复工程的相对贡献,同时也认识到了生态恢复工程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任务。在未来,持续的地面观测、进一步的参数化以及获取更高质量的输入数据是减少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必要方式。

  • 孙维, 李猛, 王俊皓, 付刚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产力的相对贡献尚未有足够的认识。本研究基于过程模型模拟了2000-2015年气候因子主导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总初级生产力(GPPp),并将MODIS的总初级生产力作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总初级生产力(GPPa)。人类活动消耗的总初级生产力(GPPh)等于GPPp减去GPPa。约75.63%和24.37%面积的GPPa分别表现为增加和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分别主导了约42.90%和32.72%面积的GPPa的增加。相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分别主导了约16.88%和7.49%面积的GPPa的减少。草甸的GPPp和GPPh的变化趋势的绝对值分别大于草原的GPPp和GPPh的变化趋势的绝对值。所有海拔的GPPp的变化都大于GPPh的变化,当海拔≥5000 m(草甸)、4600 m(草原)或4800 m(草甸+草原)时,GPPp和GPPh 都表现为降低趋势,这表明气候变化主导着海拔5000 m(草甸)、4600 m(草原)、4800 m(草甸+草原)以下的GPPa,而人类活动的减少主导着海拔5000 m(草甸),4600 m(草原)、4800 m(草甸+草原)及其以上海拔的GPPa。因此,GPPa变化的原因随着海拔、区域和草地类型的变化而变化,草地应该采用分类管理。

  • 周玉科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地面数码相机在区域和景观尺度上的植被物候参数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评估数码照片提取的绿度指数(Gcc,相对绿度指数)与卫星绿度指数的相关性有助于推进陆面过程的研究工作。另外,在北美大草原地区,Gcc时间序列数据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仍然不清晰。首先,本文在生态观测站点尺度,评估了日尺度的相对绿度指数与日值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如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气温和太阳辐射等。其次,基于站点Gcc数据、MODIS和VIIRS卫星植被指数数据,利用曲线求导方法获得植被的关键物候参数,包括生长季开始点、结束点、最大生长点等,并比较了不同数据源物候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日尺度Gcc数据能够很好的地反映地面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草原生长主要受土壤温度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受气温影响较小;高频的Gcc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及时响应降水的变化;在相同年份,数码相机和卫星数据提取的物候参数具有一致性,但是在春季物候上差异较显著,生长速率和衰落速率的提取结果并不一致;Gcc提取的生长季长度与根据气温计算的生长度(GDD)长度相关性较好。本文评估了基于数码相机的植被物候监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多尺度植被物候建模与温带大草原区域的草原资源管理。

  • 汪洋, 朱圣洁, 黎劼, 何秀玲, 江雄波, 张敏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物种多度是群落结构数量化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理解群落性质的重要基础。以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红椿(Toona ciliata)天然群落的乔灌草层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重叠模型ONM和生态位优先模型NPM,对数级数模型LSD、对数正态模型LND和Weibull模型WDM等模型,对不同层次物种多度分布进行了拟合研究。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卡方(χ 2)、Kolmogorov-Smirnov (K-S)检验,综合选择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3种生态位模型拟合广度和优度排序为NPM > BSM > ONM。3种统计学模型中,WDM可以解释红椿乔灌草层多度拟合,拟合效果最优,其次为LND,LSD拒绝灌草层,拟合效果较差;总体而言,统计学模型拟合优于生态位模型。(2)不同红椿为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远高于草本层,而灌木层略高于乔木层;群落的均匀度大小排序为:草本 > 灌木 > 乔木。不同生态学或统计学模型可以同时拟合不同的物种多度但拟合优度不同。因此,研究不同红椿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时, 尽量注重模型的生态学意义, 以选择具有最佳生态解释的拟合模型。

  • Masoud MASOUDI, Reza ZARE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与之相关联的农业土地利用问题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研究土地的最大生产潜力——达到最大的生产能力而对农地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土地适宜性评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方式。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参数评估方法对不同灌溉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与比较,以伊朗南部法尔斯省Khosouyeh Subbasin为例,该区域面积约为221402 ha。首先制备了土地单位图,选择了37个样本点,评估和分析其土壤性质,并采用GIS技术生成区域滴灌和漫灌的适宜性图。结果显示,对漫灌而言,98.42%的土地被归类为永久性不适合(N2),1.52%目前不适合(N1);对滴灌而言,77.73%的面积被归类为永久不适合(N2),6.05%目前不适合(N1),12.43%略适合(S3)和3.79%适度适合(S2)。滴灌和漫灌的限制因素都是土壤深度和土地坡度。

  • Hidehiro INAGAKI, Yoshinobu KUSUMOTO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静冈的传统茶草综合系统是当地政府申请的日本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GIAHS)。本文介绍了当初发现该系统的背景、为申报GIAHS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后,静冈茶草系统当前的作用和面临的新情况。自2013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目前日本的半天然草原大幅减少,但在静冈的茶草系统里发现了独特的半天然草原,茶园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这些茶草系统和采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被称为“Chagusaba”。然而,GIAHS的申请过程并不容易,因为许多当地农民不了解他们传统耕作方法和GIAHS品牌的价值。在Chagusaba入选GIAHS名单之后,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相关的品牌推广,努力使传统农业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随着日本农业节省劳动力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成本降低,优质茶叶的价格也有所下降,因此,执行低效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有必要正确地重新认识传统农业方法种植的茶叶的价值,并在价格上得以体现。静冈县当地政府目前正致力于实施认证体系,包括利用GPS进行科学评估,以及引入生物多样性指标等等。

  • 贾琨, 张超, 杨艳昭, 游珍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增长边界划定能有效遏制城市无序扩张,优化城市开发空间,保护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并提取了禁止建设区,利用POI与微博数据分析了居民活动扩展空间,基于构建的模型综合评价城市空间扩展潜力,并根据城市扩展预测规模划定了济南市2020年城市增长边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能有效保护生态用地,为城市扩展提供生态基础。济南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的地区位于黄河、小清河两岸和东南部山区,中部、北部与西南部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则相对较低,城市扩展基础较好。(2)构建的城市居民活动扩展空间评价模型可以量化城市居民活动空间分布,济南市居民活动空间扩展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济南市中部,多为现有建成区及周边地区。(3)基于生态与居民活动空间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划定结果表明济南市空间扩展主要向东西两翼延伸,该边界与济南市发展的空间战略相符,与相关规划中总体格局一致。基于生态与居民活动空间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充分考虑城市扩展的内在驱动力,将为新时代下城市发展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 Yeneayehu FENETAHUN, 徐新文, 王永东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白蚁对Yabello牧场的入侵率不断增加。本研究旨在评估白蚁对牧场的影响以及在研究区域可能的管理措施。本文根据白蚁传播的程度选择Yabello区(Dida Tuyura,Danbal-Waccu和Arero等三个kebeles)进行调研,采用田野调查方法,将半结构化问卷应用于40个社区代表中,每个选定的kebele共有120名社区代表参加了访谈,获得了直接观察和非正式讨论的相关数据,以了解白蚁对牧场退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根据收集的数据,对研究区白蚁入侵率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评估。除了评估白蚁对牧草产品、建筑物和农作物产生的直接影响外,本文还讨论了环境和管理机制的联系。总体来说,Yabello牧场一直处于白蚁侵袭压力之下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因此,为了尽量降低白蚁对牧场退化的影响,建议结合当地社区知识和科学管理系统采取适当的评价技术。

  • 张文静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快递包装废弃物的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吸纳了大量的快递包装,而且包装废弃物也非常多;(2)快递材料主要有纸包装,塑料袋,胶带和缓冲填料四种类型;(3)学生和学校在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方面表现不佳;(4)本文研究的样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分为四类,由此得出女大学生比例较高的大学应更加重视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问题。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1)建立校园垃圾回收系统是解决快递包装废弃物问题的最有效方法;(2)社会应该倡导绿色包装,从废物产生的源头进行管理,因为大多数快递包装材料不易自然降解,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存在巨大的隐患;(3)学校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果教育和惩罚结合实施,包装物回收制度将能更好的运行。

  • 张旺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本研究采用各细分能耗数据,测算和分析了不同区域和类型资源型地级城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碳排放及其机理的空间差异,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技术探究了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从单位就业人数碳排放量来看,东部和西部资源型城市超过资源型城市整体水平,其中煤炭型城市远超整体水平;从单位产值碳排放量来看,东、中、西部资源型城市均超整体水平,其中煤炭型城市远超整体水平;经济规模和能源结构是资源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区域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较为显著,同一因素对不同区域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应针对不同区域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采取因城而异的工业低碳转型对策与措施。

  • 朱美峰, 吴青龙, 王永琴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正逐步优化,清洁能源的消费规模逐步增加。对天然气消费量的预测分析对未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创新性地采用拟合值偏离度倒数法进行权重设置,利用残差自回归模型和Kalman滤波算法构建组合预测模型,以《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1980-2017年的天然气消费历史数据为对象,对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残差自回归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落在(-0.08, 0.09)区间内,卡尔曼滤波预测的相对误差落在(-0.09, 0.32)区间内,组合预测模型相对误差落在(-0.03, 0.11)区间内。(2)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稳定性更好:残差自回归预测模型相对误差的预测方差为0.002,卡尔曼滤波预测相对误差的预测方差为0.007,组合预测模型相对误差的预测方差为0.001。(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8年天然气消费量费预测值为2418.08亿m 3。与其他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相比,利用残差自回归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构成的组合预测模型对数据限制条件少,可操作性强,且分析结果更为可信。

  • 王妍, 谢洪忠, 朱韬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旅游线路可以“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为手段展示和保护文化旅游遗产遗存。构建文化旅游线路评价体系,并对现有和潜在的文化旅游线路进行评价、打分及等级划分,是保护线路上遗产遗存、历史文化的关键,是激励线路上各业态积极参与,标准化、品牌化、持续化发展的重点。云南文化旅游线路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发展基础良好,但线路上的旅游开发、文化开展活动却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管理。因此,对云南文化旅游线路地方实践中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诊断和现状改善等进行研究,指导云南文化旅游线路的持续性发展很有必要。本文借鉴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世界遗产委员会及国际遗址理事会的先进经验,在阐释和总结文化旅游线路内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线路评价的决定性准则,确定文化旅游线路的评价应包含线路主题、参与主体、客体本身、相关活动和多方价值五个方面,以此构建五分量模型,同时基于消费者效用函数,构建出整套线路评价和等级划分体系。之后以茶马古道文化旅游线路为案例,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茶马古道文化旅游线路的实际得分以及所属等级,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同时验证了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反哺评价体系的提升和改进,意在对文化旅游线路评价体系进行推广和广泛运用,实现从个案到共案的转变,推动文化旅游线路的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

  • 朱鹤, 王竟如, 张希月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旅游为导向的历史街区更新被认为是一种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可持续方式。对历史街区旅游化更新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是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基础,但同样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基于两层分类的AHP方法,研究历史街区旅游化更新的综合评价,构建包含4大类2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发现其中遗产保护权重为0.3049,占比最高,其次为产业和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而居民生计和参与度占比最低。并以北京前门地区的更新为案例,探讨其以旅游为导向的更新效果,发现其中基础设施和环境方面的得分为4.56,更新效果最好,而居民生计和参与度方面得分仅为2.16,表现最差。基于评价结果,本文同时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成立专门政府的机构、提高居民参与度等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