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8年, 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9-30
      

  • 全选
    |
  • 李依, 杨艳昭, 闫慧敏, 游珍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组成部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无论在概念、计算方法还是实证研究等方面均有较快发展,也已成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判据。本文简要回顾了一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历程,选取常规趋势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多目标模型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动态模拟递推法为代表对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评述与对比。研究认为:(1)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虽然种类较多,但主要方法往往已定型多年,新方法与新技术较为欠缺;(2)当前主要研究方法在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全面性等方面尚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3)未来水资源承载力需要加强动态研究,同时注意与实际结合,尝试建立一套监测预警体系并选取部分地区进行先行示范,满足新时期水资源管理的需求。
  • 王杉杉, 孙宝洋, 李朝栋, 李占斌, 马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侵蚀一直是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而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是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头。作为坡耕地的主要覆盖方式,作物对坡耕地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回顾了目前坡耕地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物生长、降雨溅蚀及其空间分布等问题。作物主要影响了坡耕地雨滴溅蚀、坡面径流和侵蚀产沙,并且径流和土壤侵蚀还受降雨强度、坡度、土壤前期含水量、土壤表层物理结皮及土壤糙率等因素影响。不同作物对径流和土壤侵蚀的作用和影响机制,以及它们在不同外部条件下影响侵蚀的能力的变化,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作物植被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是了解大规模土壤侵蚀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对坡耕地径流和土壤侵蚀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 刘琼英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四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关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四川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四川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四川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对多年来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略的综述。从古镇旅游、民族地区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地震旅游等7个方面对四川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与评估,并针对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应用性研究居多,其广泛性和理论创造的深入性方面有较大欠缺,也较少从市场需求、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区域协作开发方面展开研究。未来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应加强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RMP分析理论、文化生态理论等相关旅游理论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结合,提高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从可持续发展、市场需求、管理机制构建、区域协作开发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 Masoud MASOUDI, Parviz JOKAR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伊朗南部面临各种类型的土地退化问题,其中植被退化??是其中主要类型之一。 本研究选择蒙特河上游地区的Qareh Aghaj盆地(1 265 000公顷)进行土地退化的风险评估。基于多源的植被退化指标的数据,开发了一种新的模型来评估植被退化的风险。该模型选择植被退化的九个指标,确定了具有“潜在风险”(风险区)和“实际风险”区域的领域,并预测未来恶化的可能性。基于对这些指标的GIS分析、编制风险地图将有助于确定这些地区的优先次序以启动补救措施。通过定义九个指标严重程度等级的阈值,首先在GIS中制备了每个指标的风险地图。风险等级是根据风险评分确定的,通过给指标分配适当的属性,风险图是在GIS中通过叠加9个风险地图来综合生成的,结果发现实际风险区域在该流域范围内(78%)广泛存在。
  • 张扬, 李占斌, 韩霁昌, 李鹏, 李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裸岩石砾地生态修复工程中覆土厚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对2010-2015年夏玉米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布设在裸岩石砾上,共进行了6种不同厚度的覆土处理,分别为:30(C30),40(C40),50(C50),60(C60),80(C80)和100 cm(C100)。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相关作物生理特性和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覆土层土壤容重随着作物种植年限的增加,及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与覆土厚度呈对数相关关系。土壤沉降深度与覆土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也有类似趋势,两者的关系也可用对数函数来描述(R2=0.91)。(2)覆土厚度对夏玉米高度及作物叶绿素含量(SPAD值)有显著影响。在各处理中,拔节期和孕穗期的作物生长速率均高于孕穗期至灌浆期。经过两年的耕作利用后,C50处理的作物平均株高分别比C30,C40,C60,C80和C100处理高8.16%,3.32%,3.39%,9.86%和7.55%,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的株高差异显着(p <0.05)。在抽穗期,SPAD值最高,经过两年的耕作使用后,C50处理的最高值为298.41。(3)覆土厚度对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具有显著影响。试验期间,C50处理的平均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值最高分别为4614.12 kg ha-2和13.57 kg ha-2 mm-1。C50处理在2010-2015年多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裸岩石砾地覆土厚度50 cm时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这种处理中的所有农作物生长指标都优于其他覆土厚度。研究成果为裸岩石砾地区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在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且耕地资源相对紧缺的非洲,该研究对于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增加耕地资源和农业收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周开胜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处理西瓜连作土壤,室内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探讨RSD防治西瓜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室内试验将西瓜连作土壤分设16组进行RSD处理,每组设3个平行样,每个土样折合干土重100 g,除原土样(OS)和对照(CK)外,其它14组处理分别按1%和3%两个比例添加苜蓿粉、氨水和乙酸,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装入5号自封塑料袋内,混匀后加水,排空后密封,置于35°C恒温生化培养箱内培养14天,分析土样pH、电导率(Ec)、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致病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FON)等指标变化。RSD处理对土壤细菌含量影响不显著(p > 0.05),添加氨水和乙酸处理的土样中均未检测出FON、真菌和放线菌,其它处理土样中FON数量显著低于OS和CK中FON(p < 0.05);除添加有乙酸的土样pH低于5.0外,其它处理pH均高于OS和CK,其中添加氨水处理的土样pH最高。盆栽试验共设计7组,每组又分设30个平行样,每土样折合干土重约3 kg,除苜蓿粉用量为2%干土重外,氨水和乙酸均为干土重0.25%,各土样按设计添加物料、混匀、加水排空后密封,置于户外培养4个月,晾干后栽植西瓜直播苗,期间跟踪观察各处理西瓜长势及发病等情况,结果表明各处理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和淹水对照,长势好于对照和淹水对照,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和淹水对照(p < 0.05)。可见,RSD能有效地调节土壤pH和Ec,抑制FON,防治西瓜连作障碍。
  • 田文举, 徐政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0-2013年的数据,本文采用VAR模型探讨了东盟国家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将会增加碳排放,而金融发展在初期会减少碳排放,长期对碳排放基本没有影响;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对碳排放的预测方差起着重要作用,金融发展解释碳排放的预测方差程度最小。最后,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以及城镇化三方面给出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 金雷, 李海涛, 杨金帆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阿富汗是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由于多年的战乱,阿富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其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对中国的经济战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研究阿富汗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基于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阿富汗2008-2015年的能值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显示,2008-2015年,阿富汗总能值从5.65×1022 sej增长到9.75×1022 sej,但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之比一直较低,2008年只有1.72%,这表明阿富汗本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经济发展非常依赖于外部资源的输入;可持续发展指数(Emergy Sustainability Index, ESI)从3.00下降至0.72,环境负荷率(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 ELR)从0.77上升至2.06,能值产出率(Emergy Yield Ratio, EYR)从2.31下降至1.49。以上结果表明,阿富汗资源利用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持续发展潜力相对较大,急需开展基础建设和合理的资源开发。
  • 黄茄莉, 赵慧, 刘运伟, 杨建英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退耕还林的目标之一是减贫,因此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退耕还林实施13年以后,该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四川省岷江上游2012年329个农户的调查资料,结合分位数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退耕还林的当前影响。同时,比较了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的社会和人口学特征。结果表明,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的社会和人口学特征不存在明显差别。2012年,退耕还林对各个收入水平农户的收入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对减贫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这说明,到2012年岷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已经不能明显增加农户的收入,建议调整实施方案以兼顾生态保护和扶贫。
  • 田莉, 张扬建, Claus HOLZAPFEL, 黄珂, 陈宁, 陶建, 朱军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和空间因素长期以来被视为决定物种组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对高原植被的影响研究较少。青藏高原拥有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全球环境梯度极端值。我们的目标是量化藏北高寒草地群落的空间分布,揭示植被的物种组成、空间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藏北高寒草地分布区,我们沿着1200公里长的梯度建立了63个采样点,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调查发现沿横断面可识别的三种类型(高山草甸,高山草原,沙漠草原)中有14个高寒草地种群。分析发现高寒草地的植被组成和空间分布主要由年平均降雨量影响,受温度影响较小。沿着该断面,73.5% 植被分布的变化能够被环境变量解释,56.3% 被空间因素解释。环境和空间因素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29.6%和12.3%,而他们交互作用解释了43.9%。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藏北高寒草地的生物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实证依据。
  • 沈振西, 孙维, 李少伟, 张豪睿, 付刚, 余成群, 张光雨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饱和水汽压亏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拟水循环和植被生产力的参数。青藏高原上的气象站比较稀少,这限制了饱和水汽压亏缺的精确估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提供了蒸散数据,这为模拟饱和水汽压亏缺提供了可能。尽管如此,在青藏高原上,还没有研究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蒸散数据模拟饱和水汽压亏缺。因此,本研究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潜在蒸散数据模拟了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农田、森林和灌木2000-2012年四季的饱和水汽压亏缺。春季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0.95-2.34 hPa和0.72-1.54 hPa,夏季的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1.39-2.60 hPa和0.89-1.96 hPa,秋季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0.78-1.93 hPa和0.56-1.36 hPa,冬季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0.48-1.40 hPa和0.36-0.98 hPa。高寒草原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0.48-1.39 hPa和0.36-1.00 hPa,高寒草甸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0.58-1.39 hPa和0.44-0.90 hPa,农田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1.10-2.55 hPa 和0.82-1.74 hPa,灌木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0.98-1.90 hPa和0.78-1.37 hPa,森林的分别是1.40-2.60 hPa和0.98-1.96 hPa。因此,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潜在蒸散数据可以用来模拟青藏高原的饱和水汽压亏缺,且需要考虑整合植被类型和季节。
  • 田原, 余成群, 查欣洁, 武建双, 高星, 冯楚建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藏北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有着独特的高山草原和水环境。为了更好地了解藏北钼元素的含量特征和分布规律,作者采集了1017个不同种类的牧草样和40个水样,并讨论不同种牧草中的Cu/Mo,计算藏北牲畜的总钼摄入量。结果表明:5个优势科的平均钼元素浓度为菊科(2.71 μg g-1)、豆科(2.70 μg g-1)、禾本科(2.48 μg g-1)、莎草科(1.63 μg g-1)和蔷薇科(1.51 μg g-1);同时,钼元素的含量有很强的地理差异性(p < 0.001);藏北草场水中钼元素的浓度平均值为0.89 μg L-1。植物样品的Cu/Mo有43.29%低于2,可能会导致部分牲畜存在铜摄入不足导致的钼过量风险。29.3%的植物中Cu/Mo高于60,这些极高的Cu/Mo可能导致一些牲畜的慢性铜中毒。通过计算得出藏北牦牛钼摄入量约为9586 μg day-1,平均每日的摄入量未达到中毒界限值,但较大的地理差异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牲畜钼摄入的过量。
  • Casey D.SULLIVAN, 陈鹏举, Justine Shanti ALEXANDER, 白德凤, 时坤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之一的人兽冲突 (HWC)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了解人兽冲突产生的原因对于预防和缓解人兽冲突十分重要。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大量的人口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加剧了当地居民与捕食动物以及猎物之间的冲突。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8个村庄46户当地牧民的访谈,调查评估了祁连山地区当地居民对岩羊 (Pseudaois nayaur, Hodgson, 1833)、白唇鹿 (Carvus albirostris, Przewalski, 1883)、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1758)和喜马拉雅旱獭 (Marmota himalayana Hodgson, 1841)的态度。我们调查了当地基于草原畜牧业的三种生态修复政策(禁牧、可持续放牧和种草)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研究了这些政策对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态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当地牧民对野生动物持中性态度,但对岩羊表现出消极态度。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不同村庄的牧民对特定物种的态度不同,社会经济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结果。此外,我们发现,尽管有时当地居民对一些政策的实施持消极看法,禁牧和其它政策的实施和当地牧民对野生动物的积极态度依然呈正相关。这一发现表明,我们通常认识的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因素与实际的威胁因素之间存在潜在偏差。同时,我们发现当地居民报道的家畜死亡主要是可预防性疾病造成的,因此,对当地流行性疫源疫病的防控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野生动物态度产生积极影响。
  • 张成成, 王君, Justine Shanti ALEXANDER, 窦志刚, 乌力吉, 董万涛, 达布西力特, 杨巨才, 时坤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红外相机在物种多样性监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间,在盐池湾自然保护区雪豹(Panthera uncia)栖息地约400km2的范围内系统性地布置了62台自动红外相机,以期了解该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估测该地区的鸟兽物种总丰富度,评估红外相机在该地区鸟兽调查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关键物种的栖息地利用及种间相互作用进行探究。调查共回收红外相机57台,累积相机工作日10171天,拍摄到野生动物有效独立事件2868次。记录到至少17种哺乳动物,分属5目11科,记录到20种鸟类,分属4目7科,其中豺(Cuon alpinus)为IUCN濒危物种,雪豹和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为易危物种,兔狲(Felis manul)、香鼬(Mustela altaica)、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和秃鹫(Aegypius monachus)为近危物种。使用Chao2和基于出现率的盖度估计(incidence-based coverage estimate, ICE)两个统计量进行物种总丰富度的非参数估计,并做物种稀疏曲线,对取样强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红外相机对兽类和雉类物种的取样较为充分,而对鸟类的取样还不完全。使用占有率模型(occupancy modelling)对欧亚猞猁(Lynx lynx)及其潜在猎物物种的栖息地利用与种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表明调查范围内,欧亚猞猁对栖息地的利用与海拔因素无关;高原兔( Lepus oiostolus)和高原山鹑( Perdix hodgsoniae)在栖息地利用上倾向于与欧亚猞猁相回避,而鼠兔(Ochotona spp.)对栖息地的利用则与欧亚猞猁相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