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Ecotourism in China
  • Ecotourism in China
    钟林生, 刘丽敏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中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目标和策略,旨在为我国生态旅游规划建设实践提供思路借鉴。本文认为通过生态旅游协作区、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线路与生态风景道建设,形成生态旅游公共服务、资源保护、环境教育、政策法规、认证示范、营销推广、社区参与、科技与人才体系,是中国建成世界生态旅游强国的主要路径。
  • Ecotourism in China
    唐承财, 郑倩倩, 秦娜娜, 孙岩, 汪舒舒, 冯凌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有效方式,开展旅游业绿色发展研究将有助于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地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系统综述方法,通过回顾旅游业绿色发展历程,将我国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划分为2个阶段: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萌芽探索阶段、绿色发展理念下的起步发展阶段。此外,文章从旅游业绿色发展的部分重要研究方法、绿色发展概念内涵辨析、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绿色发展法规标准、绿色发展模式、企业绿色发展对策等方面对旅游业绿色发展进行较为系统地综述,指出我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并发现大多数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相关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今后的研究应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从而构建理论体系。
  • Ecotourism in China
    肖练练, 钟林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旅游发展的复杂性要求人们了解影响其发展效果的各类因素,因此,公共部门逐渐关注相关政策的制定以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并进行效果评估。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各阶段中国生态旅游政策的梳理探究中国生态旅游政策的演进特征以及政策演进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关系。本文对1994-2016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生的91个生态旅游政策样本统计数据入手,对样本政策的数量与内容结构、政策力度、政策工具以及政策制定部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政策演化中国体现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的转变;(2)政策主题主要围绕生态保护,演进方式为渐进调适;(3)政策工具由微观规制向宏观调控过渡,但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4)政策制定部门范畴不断扩大,政策力度值稳步提升。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法》实施双重背景下,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是未来生态旅游政策的发展方向,认证标准体系建设是生态旅游政策完善的重点,多部门参与协同是生态旅游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力保障,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业态融合、利益相关者福利与行为规制、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及配套等将是未来中国生态旅游政策关注的重点。
  • Ecotourism in China
    向宝惠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森林公园是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之一,森林生态旅游也是生态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生态旅游原则为依据,构建了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全国2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关注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挖掘民俗旅游产品、重视环境解说系统规划、完善符合生态化理念的基础与服务设施体系、加强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构建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加强资金投入及注重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策建议,上述建议可对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与建设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 Ecotourism in China
    虞虎, 钟林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旅游区域协作是联合生态资源开发、促进自然生态保护和实现区域发展的制度保障,也是解决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掣肘的关键。中国地域广阔,山地、水域等大型自然地理实体常常是行政区的自然分界线,受到行政体制分割的影响,这些地区的生态资源利用通常是独立分化式开发,造成地方政府之间生态旅游产品的低层次、重复建设,限制了我国生态旅游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生态旅游合作的空间体系和模式。本文系统梳理了生态旅游区域协作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发展障碍,提出了中国生态旅游区域协作的空间发展和协作模式。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区域协作是建立在自然地带性、文化社会相似性、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性和政策一体化基础上的必然选择;(2)生态旅游区域协作主要存在有行政区划壁垒、合作动力不足、合作模式松散、区域划分不清等四个关键问题;(3)中国生态旅游协作发展应采用生态旅游功能片区、协作区、风景道、线路、节点相结合立体化空间治理模式,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构建一体化的协作体系。本研究对于未来中国的区域生态旅游协作和空间体系构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 Ecotourism in China
    李露, 张玉钧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著名的农业大国,其城镇化速度之快受到世界的瞩目。国内外有关城镇化的研究范围涵盖城市蔓延、城市转型、城乡关系、城乡空间转换、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等方面,但对于乡村景观本身的乡土性特征应如何保持这个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选择成都和位于其近郊的五朵金花景区为案例地,尝试从两个层面填补上述研究空白。一方面,文章阐述了成都市对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应用,这也是成都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保持乡土性景观特征的重要前提之一。另一方面,文章利用类型学的方法,对五朵金花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之后的景观特征进行了归纳,并从中提取出一系列保持乡村景观乡土性特征的设计方法。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保持乡土性景观特征具有积极意义,可以通过对传统乡村景观特征的传承和更新等手法来实现。
  • Ecotourism in China
    郑群明, 唐绒, 莫婷, 段霓婧, 刘嘉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山地滑雪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冬季生态旅游活动。从旅游体验视角出发研究生态旅游者的游客忠诚度,对山地滑雪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心流体验理论,构建了生态旅游者心流体验、积极情绪与游客忠诚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湖南大围山滑雪场展开调研,并对获得的324个有效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及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者心流体验包括“全神贯注”、“自我意识丧失”、“时间扭曲”、“自成目的的体验”、“技能-挑战平衡”5个构面;其中,心流体验的“时间扭曲”、“自成目的的体验”、“技能-挑战平衡”3个维度对生态旅游者积极情绪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心流体验的“全神贯注”、“自成目的的体验”、“技能-挑战平衡”3个维度对生态旅游者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积极情绪对生态旅游者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从营造心流体验产生的环境、通过人性化服务激发生态旅游者的积极情绪、开展体验式旅游活动等方面对生态旅游区产品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Ecotourism in China
    曾瑜皙, 钟林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从旅游者环境意识、感知质量、旅游感知利得、旅游感知利失、旅游环境友好度5个结构变量出发,通过引入感知质量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环境意识对旅游环境行为友好度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并以青海湖景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三阶段结构方程模型的定量分析,校验理论框架中各结构因子、结构因子与其所含维度之间的影响路径及其系数,定量测度旅游者感知质量在环境意识与旅游感知价值关联中的中介效用和影响机制,及对旅游环境行为的潜在影响模式。结果表明:(1)环境意识对旅游者在旅游中的感知利益得失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环境意识对感知利得的作用大于对感知利失的作用。(2)旅游者的感知利得有助于环境友好行为的产生,感知利失会对旅游环境行为友好度产生消极影响。(3)感知质量的中介效用存在且有效,旅游者环境意识通过感知质量,强化了对旅游感知价值及环境友好行为的作用。(4)感知质量分别在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结构模型中的中介效用存在强弱,在感知利得结构模型的中介作用强于感知利失模型。

  • Ecosystem Assessment
  • Ecosystem Assessment
    薛倩, 宋伟, 张镱锂, 牟凤云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全球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日益严重,促使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生态承载力成为了评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与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了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主要评估方法以及热点研究领域,分析了生态承载力研究的不足,展望了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在内涵上,主要从环境变化、人类对于生态系统影响和生态系统整体承载三个视角对生态承载力内涵进行了梳理;在主要评估方法上,按内涵界定的三个视角对生态足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净初级生产力法、状态空间法、能值生态足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耦合模型进行了分类,对比分析了不同评估方法的优劣及适用条件;生态承载力的研究领域随着研究地深入逐渐渗透到土地、流域、生态脆弱区、旅游和城市综合系统等领域之中。目前,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还存在着缺乏适用于较大尺度的指标阈值的厘定标准、动态监测及预警研究不够深入、科技条件等驱动因素考虑不全面等不足。未来,大尺度跨境区域及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承载力评估、生态预警平台的构建以及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主导性产业的一致性评估等方面可能成生态承载力研究的新发展方向。
  • Ecosystem Assessment
    李元征, 韩风森, 周宏轩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对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和改进了针对高山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敏感性和脆弱性评估的指标和方法;评价了西藏自治区的冻融侵蚀、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的敏感性;并从综合生态敏感性、生态压力和生态弹力三个方面评价了其生态脆弱性。结果显示,西藏陆地生态系统对冻融侵蚀、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非常敏感。极度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9.62%和83.69%。极度和高度脆弱区分别占0.09%和52.61%,主要分布在西藏西部的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山山区,念青唐古拉、唐古拉、可可西里和昆仑山区,及羌塘高原西北部和北部地区。这些结果有助于根据各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
  • Ecosystem Assessment
    李树勇, 李胜功, 黄玫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疏伐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经常用到的重要营林措施。疏伐不仅可以提高森林的木材产量,而且还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碳储量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CBM-CFS3模拟了13种不同的疏伐情景对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变化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与未疏伐林分相比,疏伐能大大降低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密度。模拟时间尺度内,不同设定疏伐情景下平均生物量碳态密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30.3 tC ha-1和47.8 tC ha-1,相差达58%。同未疏伐林分相比,所有疏伐林分的死亡有机物碳密度(包含土壤碳密度)均呈增加的趋势,与生物量碳密度的减少趋势相对。然而,由于死亡有机物碳的增加不足以弥补生物量碳的损失,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会因疏伐而降低。因此,强度的疏伐会使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由碳汇转变成碳源。由于此模型未考虑疏伐产生的木材本身的碳汇以及木材产品的碳替代所产生的碳汇作用,如替代碳排放强度较大的钢材、铝、水泥、PVC等作为建筑材料,未来的研究应考虑这部分碳汇。
  • Ecosystem Monitoring
  • Ecosystem Monitoring
    刘春燕, 郭宏琴, 张雪红, 陈健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红外波段是其遥感识别的关键波段之一,而ALI具有众多的红外波段。为了评价ALI红外波段在红树林遥感识别中的能力,本研究利用EO-1卫星ALI(advanced land imager)获取的深圳湾区域影像数据,针对处于水分吸收带的波段5P和波段5,提出了这两个波段的角度指数(angle index),分别表示为β1.25β1.65。以β1.25-β1.65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分类特征,采用决策树方法,开展了红树林遥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独特的滨海湿地特点,使得其像元反射率在波段5P和波段5明显低于陆生植被,从而导致红树林的β1.25-β1.65值明显大于陆生植被;通过结合β1.25-β1.65和NDVI分类特征的决策树方法,能够对红树林进行有效识别,其错分率和漏分率分别为4.29%和5.11%。因此,具有众多红外波段的ALI遥感器在红树林识别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