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1-15
      

    评论

  • 全选
    |
    评论
  • 评论
    庞博, 马海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择了中国52个主要城市,使用智慧低碳强度商数(SLSQ)这一创新量化模型探讨城市智慧低碳发展的水平和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低碳城市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即具有高SLSQ的领导型,具有平均SLSQ的稳定发展型和具有低SLSQ的滞后发展型;(2)中国主要城市的SLSQ水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区域间存在差异”的空间变化趋势;(3)中国主要城市的SLSQ在城市规模上表现出“从大到小递减,规模内存在差异”的变化趋势;(4)中国主要城市的SLSQ水平在行政等级上表现出“从高向低递减,等级内存在差异”的变化趋势;(5)基于SLSQ水平,中国主要城市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动态模式:领导模式,稳定模式和准备模式,其中稳定模式占绝大多数。

  • 任正超, 朱华忠, 史华, 柳小妮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草地生态系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稳定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关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植被碳存量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响应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利用2001-2012年的气象数据、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及改进型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模拟估算草地植被碳存量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草地植被碳存量为4.4×1014 gC,年增长率为9.8×1011 gC (P>0.05),草地植被碳密度为136.5 gC m-2。(2)草地植被碳密度和碳存量表现出较强的时空变化特征,基本与温度、降水量和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保持一致,且在高程2500-3500 m、坡度>30°和坡向朝东的时候达到最大值。(3)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对5种草地类型(沙漠和盐碱草地、典型草原、高寒草地、灌草丛和林下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在空间尺度上草地植被所能获取的水分和热量。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合理解释草地植被碳存量动态变化的时空异质性提供新的证据,同时也能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农业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 王少华, 钟耳顺, 蔡文文, 龙亮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预期效用假设提出了可结合竞争学习算法(CLG-LUSA)的新方法,即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的GIS模型。该模型使用了Kohonen的自组织映射法和线性矢量化法来实现多选项的综合排序。该模型还利用决策者的优选位置和环境数据,来构造一个分支决策属性空间。决策和不确定性映射来自于该分支算法。使用该模型算法的一个例子就是在古巴市选择椰子最合适的生长环境。结果表明,CLG-LUSA模型能够提供决策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精确视觉反馈,从而制定最适合个人或群体决策支持方法。
  • 王晓莉, 戴尔阜, 朱建佳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为人类社会提供着多种多样的服务产品。明确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优化森林资源管理和提升服务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CASA模型和GIS技术对赣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蓄积量、水源供给和土壤保持4种服务进行了价值评估和空间制图,并分析了各类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梯度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生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赣江流域4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空间异质性。赣江流域周边山地和高丘区域固碳和蓄积量服务较高,林型以阔叶林和竹林为主;水源供给服务较高的区域则为赣江流域东北部,林型以松林和杉木林为主;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分布较离散,赣江流域东北部区域略高于西南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海拔或坡度增加,人类活动干扰减少,森林固碳和蓄积量服务增加,但水源供给和土壤保持服务减小;随区域人均GDP增加或总人口减少,森林固碳和蓄积量服务表现出增加趋势。未来还需进一步评估各类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限制作用和格局影响,以更好地应对区域生态问题。
  • 金建君, 冉圣宏, 刘韬韬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水盐变化研究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地科学和农业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棉田的野外土壤取样和实验室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对棉田土壤表层(0-20 cm)和次深层(40-60 cm)土壤含盐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深层(60-100 cm)和根层(20-40 cm):漫灌使得土壤含盐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深层(60-100 cm)或次深层(40-60 cm),而滴灌使得土壤含盐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根层(20-40 cm)或次深层(40-60 cm)。同时,灌溉方式对土壤Cl-/SO42-也有影响:漫灌使其增大而滴灌则会使其先升后降,在棉花生长中期的7月份达到最大值,这意味着灌溉方式可能对棉田土壤的盐渍化类型具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本文还采用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对灌溉方式导致的这种土壤含盐量差别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差别在棉花的不同生长期的显著性有所不同。
  • 王新歌, 席建超, 杨东阳, 陈田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旅游化是旅游景区周边乡村聚落功能向旅游服务转变的过程。受同一景区带动,景区周边不同乡村聚落旅游化程度存在空间差异。不少学者已经对此类村落的演变过程、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空间差异影响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然而,目前定量分析方法较少,不能有力说明影响要素与空间差异现象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以野三坡旅游区周边56个乡村聚落为例,结合实地考察、GIS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乡村旅游化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距离区域主要入口的远近,景区游客规模及游客逗留时长,距离核心景区的远近是影响村落旅游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距离河流的远近,高程,距离主要道路的远近以及坡度对村落旅游化程度差异的解释力较弱,但是当他们与其他因素交互时,可以增强其他因素所起的作用;距离区域主入口越近,村落的旅游化程度越高;同样地,村落所处景区游客规模越大、游客逗留时间越长、距离核心景区越近,村落的旅游化程度越高。该研究对于有序引导旅游地乡村聚落的发展,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具有重要作用。
  • 吴普, 田密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旅游交通是旅游产业内部消耗能源与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部门,而乘飞机旅行造成的能耗与排放又是旅游交通中最大的,全球平均在60%-70%以上。离岸岛屿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是服务业比重大,进出岛屿的主要交通工具为飞机。因此,离岸岛屿目的地旅游交通能耗与排放的测算能更加清晰地反映旅游交通、乘飞机旅行造成的环境影响。国内现有的旅游业能耗与排放的测算几乎都使用的是国外5年甚至10年前的经验参数。本文采用自下而上法,最大限度地使用符合我国实际的各种交通方式能耗及排放强度的关键参数,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细化旅游交通组织,较为准确地测算了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首府海口市2011年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表明,2011年海口市旅游交通能耗为27.40 PJ,占当年全市总能耗的22.10%;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2.06 Mt。对于离岸岛屿旅游目的地而言,无烟产业的定论被打破,旅游业正在或已经成为海口市重点用能产业。离岸岛屿目的地旅游业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应设法延长游客的停留天数、减少进出往返的飞行次数; 并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适时考虑开征设立航空排放税、旅游环境税或生态补偿基金等。鉴于包括旅游交通在内的旅游能耗统计基础薄弱,建议组建专业化的旅游能源统计机构,切实加强旅游能耗统计管理。
  • 李艳梅, 李中原, 尤贺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北京这个服务业为主导且深受资源环境约束的特大型城市为案例,对其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从内部子系统(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废弃物循环使用)、外部子系统(产业关联度)以及共生子系统(社会贡献度)三个层面,构建评价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2000-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市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2000-2008年间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而2009-2013年间出现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北京市经济产出水平增速下降;(2)内部子系统的变化对北京市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及废弃物循环利用指标的综合权重依次为0.367、0.136、0.136、0.075;(3)以产业关联度为代表的外联子系统对北京市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相对内部子系统较小,综合权重为0.143,说明北京市服务业部门循环经济发展与周边省市,尤其是天津与河北的农业与工业发展有较大的关联度;(4)以服务业就业人数来衡量的共生子系统的综合权重为0.143,说明北京市服务业部门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可有效促进就业。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促进北京市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 邱振勉, 陈碧霞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论文结合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方法,讨论了一个日本农村的“跨产业高附加值的农业创新经济模式”的社会经济意义。该模式鼓励农民出售农家的种植的少量蔬菜和林产品等,比如,腌制山菜,晒干的山菜,还有自家小块地里生产的蔬菜。当地农协在各个收购点收集农民的产品,当天内用卡车运到到省会城市的批发市场出售,或是出售给当地的饭店和宾馆。我们讨论了该模式的特色,总结其好的经验,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发现该模式的参加农户普遍表示由于参加山菜和其他蔬菜的种植栽培和售卖,他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条件均得到了改善。由于生产和出售很少数量的蔬菜和山菜也可以参与农协的该经济模式给了老龄农户和女性农户很大的积极性。这项研究提供了在偏僻农村里改善农村的老龄化社会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