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4-12
      

    评论
  • 全选
    |
    评论
  • 评论
    王岱, 刘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空气质量恶化是我国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第一阶段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为例,通过比较2013年各区域城市每日和每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变化,总结空气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借助SPSS18.0软件,采用相关分析中的二次曲线拟合法探讨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趋势。结论认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季节性变化特征显著,空气质量春冬差,夏秋好;从污染天数看,城市空气污染形势严峻且有加重态势;从小时变化看,城市空气质量与社会生产生活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时间耦合性;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空间格局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且区域一体化态势明显。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单位GDP能耗、城市化水平等是影响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共同因素。

  • 评论
    杨浩, 何念鹏, 李胜功, 于贵瑞, 高扬, 王若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矿化的温度和湿度敏感性的变化对于估计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碳贮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采集了位于中国东南部亚热带地区的果园、农田和四个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测定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量及其对温度和湿度的敏感性。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我们获得了土壤有机质对不同温度(5、10、15、20和25°C)和湿度(土壤持水量的30%、60%和90%)的响应。结果表明,果园和农田土壤的碳矿化速率和累积量高于森林土壤。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加,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累积量显著增加,随着土壤持水量的降低而减小。土壤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不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培养湿度的影响。在所有的温度处理下,土壤都表现出相似的湿度响应。相比于其它土壤,农田土壤对土壤湿度更加敏感。我们的发现表明,在中国东南部亚热带地区农田和果园土壤比森林土壤有较高的CO2释放的能力。

  • 评论
    刘芳, 张红旗, 许尔琪, 康蕾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格局受到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当前大量研究探讨了不同环境变量对草地NPP的影响,但各种环境变量对其空间格局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尚未统一结论。而基于模型模拟的草地NPP会加剧这一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搜集获得我国北方草地602个样点的生物量和产草量数据,构建1980-1999年草地NPP实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主导因素分析法定量探讨了环境变量对NPP空间变异的单独和联合影响。研究表明,北方草地NPP的空间分布明显异质,在4.76 g C m-2a-1 to 975.94 g C m-2a-1间波动。草地NPP与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其中降水对荒漠草地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草原和草甸。由于水资源的限制,随着海拔的增加草地NPP降低。草地NPP与坡度呈正相关,与坡度的关系微弱。土壤质量越好,草地NPP越大。就各种环境要素的联合影响而言,年降水量是影响草地NPP空间格局的最主导要素,其次是高程。

  • 评论
    郭琳琳, 西村拓, 井本博美, 孙志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耕作措施由于其对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而备受关注。明确土壤团聚体结合碳的矿化过程有助于探讨耕作对于土壤碳库动态变化的影响机理。本研究测定了火山灰土耕作与免耕处理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的全碳量和碳矿化速率。免耕与耕作处理下的小粒径团聚体(< 0.25 mm)的全碳含量皆高于大粒径团聚体(> 0.25 mm),因为火山灰土的小粒径团聚体含有较高比例的细壤粒和粘粒,而细壤粒和粘粒能够吸附较多的有机物质。免耕与耕作处理的碳矿化速率和全碳量呈显著相关(R2 = 0.6552, P = 0.002),证明土壤团聚体结合碳的矿化速率受粒径大小的影响。免耕处理可以改善火山灰土的土壤结构。耕作能够增加碳矿化率较高的小粒径团聚体数量,从而增加了耕作处理土壤的碳流失。与团聚体粒径不同,耕作处理对于同一粒径土壤团聚体结合碳矿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

  • 评论
    李娜, 谢高地, 周德民, 张昌顺, 焦翠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功的生态系统的监测取决于准确的分类结果。本文试图对沼泽湿地的生态特征进行监测。遥感分类常被用于描述生态系统或土地覆盖的格局情况。不同空间分辨率的的遥感影像反映的景观类型,景观特征均存在差异。本文利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对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在群落尺度上进行监测。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内陆原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地,以草本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为主。根据SPOT-5不同分辨率10 m × 10 m、20 m × 20 m、30 m × 30 m的影像,以及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TM影像,利用最大似然法(MLC)对洪河保护区进行分类。为了验证分类结果的精度,本文利用航空影像分类数据作为样本,对SPOT-5和TM分类结果进行KAPPA精度验证。由分类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分类结果验证数据对结果的影响很重要;(2)不同传感器的影像对地面生态系统的表达内容不一样,即使是处于相同的光谱波段,同一空间分辨率的情况下。分类结果不仅取决于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和斑块形状,还取决于面积维数和斑块的聚合度。(3)洪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湿地保护最好,其次是缓冲区,最差的是实验区。实验区已经有大面积的湿地被人类开垦成农田,湿地生态系统已经退化的很严重。因此,对珍稀生态系统的保护应该与人类的活动区强制的隔离开,才能保护原始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 评论
    金建君, FRANCISCO Jamil Paolo, SPOANN Vin, BUDDHAWONGSA Piyaluk, 马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背景因素和最大价格信息对BDM拍卖支付意愿的影响。为了分析农村居民对饮用水水质改善的支付意愿,本文选取便携式水过滤器为BDM的拍卖物。来自中国、柬埔寨和菲律宾的354名随机样本参与了本研究的实验,其中有一半的样本来自于家里有自来水的家庭,另一半来自于家里没有自来水的家庭。样本再被随机地分成两组:一组样本被告知拍卖物的最高价格信息,另一组样本不被提供拍卖物的最高价格信息。研究结果表明:被提供拍卖物最高价格信息的样本给出的平均支付意愿高于不被提供最高价格信息样本的平均支付意愿,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参与者的背景因素(家庭是否有自来水供给)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收入、年龄和教育水平等)对参与者的支付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没有自来水供给的家庭比有自来水供给的家庭对饮用水水质改善有较高的支付意愿;收入较高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对饮用水水质改善有较高的需求;菲律宾和柬埔寨的农村居民对便携式水过滤器的需求明显高于中国的农村居民。

  • 评论
    涂雄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协整、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我国1961-2010年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CO2)和经济增长(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增长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和因果关系的证据,意味着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会对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增长之间有长期的单向因果关系,即GDP增长是CO2排放强度的原因。从建议政府制定政策应该考虑目前的环境因素,这有助于让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重视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遏制碳排放量。

  • 评论
    常兆丰, 刘世增, 朱淑娟, 韩福贵, 仲生年, 段晓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产业发展很快,近些年来在我国西北沙漠、戈壁地区也建立了一批光伏发电厂。那么,在沙漠、戈壁上建造光伏电厂有无生态学意义,有何生态学意义呢?本文运用河西走廊的气象资料和民勤沙区的光照观测资料以及植被观测资料,对此作了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1 m2的光伏电池板转换的太阳能相当于民勤沙区260.75 m2沙漠植被利用的太阳能。我国沙漠、戈壁面积广大,沙尘暴和风沙流发生频繁。沙漠、戈壁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在沙漠、戈壁上发展光伏产业,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生态学意义:一方面能有效调节地表的热力平衡,防止和减少沙尘暴和风沙流,光伏发电与防沙治沙相得益彰,是一种经济产出和生态防护双赢的产业。另一方面,无需占用耕地和其他可用土地资源,有利于保护国家的耕地“红线”。沙漠、戈壁地区也是多风的地区,光伏发电厂辅之以风力发电均有利于转化、消耗沙漠、戈壁地区沙尘暴和风沙流的动力源,由此减少沙尘暴和风沙流的发生。

  • 评论
    三宅良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农业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的政府制定了一些诸如农业合作的政策以帮助农民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并提高区域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研究了日本于2006年制定的多产品经营稳定计划及其影响,该计划旨在通过农业合作,提高农业生产单元的规模等以使得农业生产与全球化相适应。对该政策有效性的评估结果表明,地区和县代理商试图发展农业合作时存在明显的困难。虽然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这些政策会使得发展农业更有利可图、更有竞争力,但日本农民并不认为该政策是实用的或可持续的,相反甚至还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 评论
    何炎炘, 吴旺宝, 李能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及合理开发大型真菌资源,通过线路调查法对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野外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共有101种和变种,按经济价值分为食用菌、药用菌和毒菌,分别有59种、20种和8种,隶属5纲13目43科67属,另有14种是食药不明的菌类,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它们广泛分布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荒地等植被类型中。该区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在食用、药用和营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