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许少辉, 董丽萍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5): 851-859.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5.009
    PDF全文 (17827) HTML (188)   可视化   收藏

    运用ArcGIS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研究,结合传统村落的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云南省传统村落呈现出非均衡聚集分布的空间结构特点,主要聚集分布于滇西北、滇西和滇南等海拔较高的市州区域,其中保山市的传统村落分布密度最高,为66.33个/万km2;其次是大理州和红河州,传统村落密度分别为44.13个/万km2和37.66个/万km2。(2)影响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历史因素和交通运输因素。其中,云南省垂直落差较大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客观上孕育了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千百年来世代传承延续的农耕文明历史奠定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村落人文基础,高海拔地带较为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在客观上延缓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于传统村落的破坏。综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3)根据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规律,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传统村落旅游活化路径,根据各地传统村落资源禀赋特征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发展,即分别发展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等活化模式。

  • 张林波, 郝超志, 宋洋, 王一尧, 张文涛, 黄玉花, 梁田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3): 501-510.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3.014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其描述的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贡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核心问题。当前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存在核算科目不一致、核算标准缺乏等问题,导致核算结果不可重复和难以应用。本文在系统总结国际主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用以筛选核算指标的生物生产性、人类收益性、生产属地性、当期增量性、实际发生性、实物度量性、数据可得性和非危害性八项基本原则,详细论述了不应纳入核算的生态系统服务科目及其原因,从生物生产与人类生产关系、空间流转和差异、生态系统承载力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的思考,以期为推动核算的社会经济应用提供积极讨论,为科学量化生态产品价值做出贡献。

  • 徐晓, 李雅平, 李燕琴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655-666.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11
    PDF全文 (1017) HTML (103)   可视化   收藏

    滑雪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山地度假旅游产品,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研究消费者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理论,感知价值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旅游研究中,提高滑雪旅游感知价值正成为各滑雪旅游目的地竞争的焦点。本文以张家口崇礼区的滑雪游客为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05份。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滑雪旅游体验和市场细分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检验了不同类型游客人口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滑雪旅游体验感知价值主要包括四个维度:设施价值、感知价格、安全价值和服务价值。(2)基于感知价值变量进行市场细分,滑雪旅游者可分为三个类型:舒适享受型、价格敏感型和注重安全型。(3)不同类型滑雪旅游者在性别、年龄、月收入等人口特征,以及到访次数、停留时间等行为特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滑雪旅游体验感知价值的不同维度,确定了滑雪旅游者的细分市场及其特征。基于不同细分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可以更好地提升滑雪旅游者的感知价值,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 张志永, 樊宝敏, 宋超, 张孝仙, 赵庆文, 叶兵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3, 14(1): 15-24.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3.01.002

    根系构型(Root system architecture,RSA)是指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结构和延展形态。根系构型不仅决定了植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等资源的能力,还影响到根系其他功能的发挥,对植物整体的健康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植物根系构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水肥吸收规律、根系与地上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了解植物的生理健康和生态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重点对其形态、功能、可塑性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文中首先概述了根系的基本结构、生理和生态功能。然后从土壤水分、养分、温度、通气等方面总结了影响根系构型的土壤因素。之后,详细描述了根系构型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挖掘法、二维形态观察法和三维图像重建法等。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研究者在该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 赵梦磊, 杨增, 赵静楠, 王岩, 马晓磊, 郭健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3): 428-441.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3.008

    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方法,从原料获取、原料运输、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最终处置五个阶段对可降解聚乳酸(PLA)包装塑料的能耗和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和量化。并选择7个影响类别进行影响分析:非生物耗竭潜力(ADP)、全球变暖潜力(GWP)、酸化潜力(AP)、富营养化潜力(EP)、光化学臭氧形成潜力(POCP)、人类毒性潜力(HTP)和陆地生态毒性潜力(TETP)。通过对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的讨论,发现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产品生产环节。同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排名前三的类别分别为GWP、ADP和HTP,分别占32.63%、24.83%和14.01%。根据LCA的研究结果,减少环境影响的途径有:降低电耗、增加新能源的投入、提高生产过程中物料的转化率、使用有机和水溶性肥料代替传统肥料、使用环保型燃料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

  • 刘金勋, 卢学鹤, 朱求安, 袁文平, 苑全治, 张臻, 国庆喜, DEERING Carol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1): 2-16.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1.001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DGVM)是研究生态系统复杂过程和全球变化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基于过去20多年全球已发表的文献,对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DGVM之一——集成生物圈模拟器(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的开发、改进、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总结。IBIS是一个在全球变化等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模型。自1996年诞生以来,IBIS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水循环,植被动态、陆气耦合、水域系统耦合和气候变化影响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验证和应用。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IBIS模型在V2.5版本后的不同发展方向,主要针对IBIS模型在水文过程(蒸散、土壤水分、地下水、径流)、植被动态(植被功能型、土地覆盖变化)、植被生理过程(植被物候、光合作用、植被生长、碳分配)、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土壤碳氮循环及反馈、温室气体排放等)以及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干扰与管理等人类活动过程等方面的改进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在生态系统生产力、碳水收支、水分利用效率、温室气体排放、自然干扰(干旱、火灾、虫害)和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经营)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模型的技术性改进方面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模型的前景和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 何永涛, 王芳, 牛犇, 王志鹏, 李猛, 石培礼, 张宪洲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1): 107-112.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1.012

    垫状植物是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具有特殊形态的植物,被称为高寒生态系统工程师,其在高寒退化草地中的作用如何?本研究以位于西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4500 m的一处高寒退化草地为例,调查了垫状点地梅覆盖区域内外的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以及水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垫状点地梅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幅度大约为16%-48%,其中有机质和总氮(N)分别增加了16.2%和18.9%;局部土壤含水量提高约12%;样方内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都随着垫状点地梅盖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垫状点地梅在退化草地中具有显著的改善土壤微环境和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作用,应加强保育以促进高寒退化草地的恢复。

  • 孙业红, 姚灿灿, 陈跃鑫, 宋雨新, 王英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1): 142-160.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1.016

    旅游是人们应对过快生活节奏、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休闲行为之一。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增多、旅游活动范围扩大,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生态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分旅游目的地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与规划,旅游开发模式相对单一、粗放,导致地方一时难以应对大量人口的涌入,自身内部系统受到一系列的干扰,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在危及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也受到了威胁。旅游-环境问题成为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态学理论为旅游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学者们开始致力于研究旅游活动对植被、动物、水、土壤等具体要素及整体环境的影响。通过收集1990-2020年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相关的旅游文献,梳理生命周期、景观生态学、承载力、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生态足迹等生态学理论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这些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视生态理论在旅游领域的理论研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并对生态理论在未来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 唐承财, 曾睿, 杨媛媛, 徐诗怡, 王欣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552-563.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02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推动了中国冰雪旅游快速发展,将在助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然而,中国冰雪旅游开发利用时间短、进程快,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显示:(1)中国凭借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冰雪旅游产品;冰雪旅游目的地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冰雪旅游市场和经济在持续扩大;多项政策的出台保障了冰雪旅游的健康发展;但冰雪旅游管理体系尚未成熟。(2)中国冰雪旅游在规划、开发、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存在开发不合理、产品与服务水平偏低、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市场营销单一、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冰雪旅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3)从政策、产品和服务、市场营销、安全管控、人才队伍、标准化建设、科学技术、社区参与等八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本研究成果有助于为中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借鉴,完善中国冰雪旅游理论研究。

  • 张彪, 史芸婷, 王爽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1): 68-79.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1.008

    近年来,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快速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制有助于精准模拟未来生态系统服务情景,进而服务于生态系统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虽然已有部分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理与应对策略亟待全面揭示。为此,该文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归纳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未来模拟技术,结果发现:(1)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因素,且相互作用共同驱动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2)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单影响因子识别取得较大进展,但多种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在生态服务变化中贡献亟需清晰分解;(3)基于遥感与气候模型的多情景模拟是预测未来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手段,但需要科学模拟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综合影响及其应对途径;(4)未来研究应加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分解与模拟,研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对重大生态工程的时空响应与探测技术,以科学指导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与规划布局。

  • 徐丹丹, 安德帅, 朱建琴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3): 476-482.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3.012

    高山林线交错带是亚高山森林与苔原之间、亚高山森林与无树草原之间的过渡带状区域,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具有营养物质输入源和低海拔生态系统的碳固存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提供着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与高山林线交错带相关的三种树线是树种线、林线和木材线。由于高山林线交错带占据了树种耐受温度极限的极端区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经常被用作植被对全球变暖响应的指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和不同气候区海拔梯度的变化,高山林线交错带中的树高和生物量也会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分布在全球不同气候带上的林线变化也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其中的原因包括温度升高程度的不一致、优势种和植物群落的不同、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等。另外,关于林线推进的驱动因素也无一致的研究结果,不同气候区之间的研究结果可能会相互矛盾。然而,目前在气候变化下的高山林线发展领域,缺乏全面的综述。因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高山林线动态变化的理论基础和挑战:(1)高山林线动态变化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问题;(2)监测高山林线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3)全球不同气候区的林线迁移;(4)林线向上迁移的驱动因素。

  • TilakBabuCHAPAGAI, DipakKHADKA, DineshRajBHUJU, NarendraRajKHANAL, 施诗, 崔大方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1, 12(5): 658-668.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1.05.009

    尼泊尔的社区森林计划是十分成功的森林保护计划之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种在维持植被结构、复杂性和异质性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尼泊尔拉姆琼县(Lamjung District)亚热带地区的5个社区森林(Community Forest, CF)中树种的组成和更新,为今后的长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帮助社区科学地管理社区森林。本研究使用35个样方(20 m × 20 m),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生成树种数据。结果表明,森林中成年树的密度在575 Ind ha -1(Tilahar CF)到1196 Ind ha -1(Deurali Thadopakha CF)之间,幼树的生长范围为2533 Ind ha -1(Tilahar CF)到4000 Ind ha -1(Thuliban CF),幼苗为19583 Ind ha -1(Tilahar CF)到37500 Ind ha -1(Thuliban CF);成年树种的胸高断面积为28.34 m 2 ha -1(Tilahar CF)至49 m 2 ha -1(Deurali CF);成年树种的Shannon-Weiner’s H指数为1.08 (Thuliban CF)到1.88 (Tilahar CF);异序乌桕(Sapium insigne)、孟加拉榕树(Ficus benghalensis西藏长叶松(Pinus roxburghii)、合欢属(Albizia sp.)以及紫薇属的Lagerstroemia parviflore更新较差。总的来说,除了Tilahar社区森林之外,其余社区森林均具有良好的更新,但根据胸径大小等级分布图来看,均没有可持续的更新。在5个社区森林中,成年植株的胸径大小有显著差异,其中Deurali Thadopakha社区森林的成年植株胸径最小。社区森林中的大多数树种更新能力较弱,较少的树种如粗娑罗双(Shorea robusta)、印度锥(Castanopsis indica)以及西南木荷(Schima wallichii)以优势地位维持了社区森林的整体再生,因此在维护社区森林时需要对更新能力较差的物种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制定科学的种植管理计划。

  • 彭远香, 殷平, 杨晶晶, Kurt MATZLER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613-623.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07

    滑雪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体验型经济,了解滑雪者的旅游体验对目的地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丰富新兴滑雪市场的旅游体验研究,本研究选取中国主要滑雪区的滑雪初学者的7118条网络评论为研究对象。将内容分析方法与基于领域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相结合,从体验维度和体验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互动感知、价格感知、声誉感知、风险感知和功能感知是影响初学者旅游体验的主要维度。(2)对于初学者而言,滑雪功能是其出游娱乐的主要目的,但非积极评价关键因素,他们更关注人际互动所产生的愉悦感。(3)在2014/2015雪季至20220/2021雪季之间,,初学者的积极情感并无明显变化,而消极情感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消极情感主要分布在对价格、低气温和服务因素的评论上。本文不仅拓展了滑雪旅游的研究视域,也为有意吸引新兴滑雪市场初学者的滑雪旅游目的地提供了管理启示。

  • 余俏, 杜梦娇, 李昊宸, 汤西子, 李晓燕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3): 347-359.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3.001

    面对气候变化影响和城市化生态环境问题,城乡韧性是区域国土空间发展的新目标。蓝绿空间是一个内在紧密联系的自然、人工绿色空间和水体的网络系统,能以一种缓和接纳与适应互动的方式来消解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减小气候变化影响和人工建设扰动,提供多样化的复合功能。本文通过界定城乡蓝绿空间概念内涵、复合生态功能及其与城乡韧性目标价值的契合关系,构建“韧性目标—资源识别—整体布局—差异管控”的城乡蓝绿空间整体规划概念框架,提出整合与协调的多尺度蓝绿空间规划(蓝绿廊道网络构建、蓝绿开放空间规划和蓝绿基础设施布置)和基于样条分区的管控途径,旨在提升水文生态绩效与复合功能服务,从而提高城乡韧性。

  • 王宁, 蒋依依, 徐海滨, 方琰, 张月, 王者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578-591.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04

    旅游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奥运遗产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讨论。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首次采用三赛区办赛,使其旅游遗产的研究备受关注。在遗产规划中,建设“京张体育旅游文化带”被提出,发展冰雪旅游,培育冰雪旅游市场,也在诸多政策文件和政府行动中得以体现。赛前的科学规划,为冰雪旅游遗产的可持续性发挥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将奥运遗产研究与旅游目的地理论相结合,重点研究与冬奥会直接相关的冰雪旅游,并重点关注赛前规划对于遗产保障的意义,同时将冰雪旅游目的地品质提升嵌入奥运前遗产升级中,并就如何确保赛后遗产的稳定性提出意见和建议。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二手资料调查研究法,通过建立冰雪旅游遗产赛前评估模型,采用地理信息、政府报告、政策、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和新闻报道等,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冰雪旅游遗产进行赛前总结和归纳,并进行初步评估。研究发现北京冬奥会在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方面,都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规划并取得初步成果,完备的旅游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后疫情时代居民健康理念和体育意识的提升,都成为近年来京张地区冰雪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 冯凌, 郭嘉欣, 刘乙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1, 12(5): 682-692.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1.05.011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球旅游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亟需探索一条有效的恢复振兴路径。随着疫情发生的常态化趋势,旅游目的地会愈发关注对疫情的防范预警和应对策略,疫情后期旅游目的地的恢复力研究也必将得到重视。目前学术界已有部分关于旅游疫情危机和旅游恢复力的研究,但是较少将其综合起来研究疫情后期旅游目的地恢复力,尚未有研究提出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文章以恢复力理论为基础,梳理了总体研究思路,构建了适合城市旅游目的地的疫情危机恢复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指标体系的疫情后期旅游目的地恢复力及其时空动态分析的研究方法,并从研究内容、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研究体系,即:首先从理论上构建疫情后期旅游目的地恢复力的概念模型和评价体系;其次选择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测算旅游目的地的恢复力,分析时空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构建旅游目的地应对疫情危机的适应性管理机制,指导旅游业疫后恢复政策的制定。

  • 王淑新, 谭春萍, 杜建括, 汤姿, 刘晨燕, 王亚蓉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697-707.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15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旅游活动形成的热足迹对冰川退缩产生叠加性影响,缓解冰川旅游活动对冰川变化的影响、推动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玉龙雪山、海螺沟两个典型冰川旅游地为例,通过2016-2017年系统田野调查收集的冰川旅游者(n=1113)、旅游企业(n=329)关于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能源消耗数据,尝试构建了冰川旅游地负责任旅游体系,进而探讨了旅游企业、旅游者、地方政府、旅游协会和中央政府等主要利益相关者采取负责任旅游策略与措施降低旅游活动对冰川变化的影响,提出了负责任旅游策略,主要包括持续提升冰川旅游地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冰川旅游地低能耗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加强冰川旅游地低能耗旅游发展的监督与管理、创造冰川旅游地节能降耗的良好环境、构建冰川旅游地负责任旅游管理的长效机制。负责任旅游体系可有效解决冰川旅游地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利益相关者通过自我约束内化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履行公共责任,有助于实现冰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陈璇, 单晓冉, 石兆基, 章家恩, 秦钟, 向慧敏, 危晖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1, 12(5): 593-599.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1.05.0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酸雨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酸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动态,本文使用ArcGIS 10.2对1998-2018年中国酸雨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酸雨城市的比例、酸雨频率以及酸雨面积均有所下降,但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但与1998年相比,2018年SO4 2-/NO3 -的浓度比从11.7下降到2.1,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硝酸盐对降水酸度的贡献逐年增加。本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可为我国酸雨的防治提供参考。

  • 黄孟冬, 肖玉, 徐洁, 刘婧雅, 王洋洋, 甘爽, 吕世轩, 谢高地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5): 925-935.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5.016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空间流动研究是连接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福祉的关键环节。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流动、使用的全部过程,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状况,建立供给与需求之间双向反馈关系,对于科学管理生态系统和保障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大量相关文献,本文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角度出发,归纳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的概念和评估方法,阐述了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两个主要驱动力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影响。系统梳理了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研究在文化服务的量化、生态系统服务流动动态研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机制研究方面存在不足,提出明确生态系统服务驱动机制和转移过程、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不同时空尺度之间的相互转换,是未来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更好地用于实践的重要方法。

  • Laurent VANAT, 李宇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3, 14(1): 207-216.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3.01.020

    全球滑雪旅游市场已经处于比较成熟时期。但是目前,许多国家的滑雪场客流量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旅游市场的变化使滑雪旅游产业面临新的挑战,20世纪建立的滑雪旅游产业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本文基于多种滑雪旅游产业相关报告和行业网站最新数据,对滑雪旅游市场的供需双方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总结了21世纪以来滑雪旅游业的演变过程,探讨了滑雪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揭示滑雪旅游市场的潜在驱动因素,归纳总结了滑雪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滑雪旅游自2000年初就进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滑雪旅游参与率与GDP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因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和滑雪旅游产业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异。尽管受到COVID-19的一定冲击,但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滑雪旅游产业在2021年呈现出复苏迹象。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为滑雪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有望提高全球滑雪旅游的参与率。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现有的一些滑雪场可能对全球滑雪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贡献不大,未来潜在的滑雪旅游市场增长不大并将主要集中在中国。目前滑雪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与滑雪旅游市场紧密相关。长期以来婴儿潮一代是滑雪场游客的主要组成部分。滑雪市场面临着滑雪客老龄化问题,普遍存在滑雪文化断层现象。如何满足缺乏滑雪背景文化的新生代客户群的需求是全球所有新建和已有雪场面临的挑战。另外,公共交通可达性、服务质量和运营能力也是滑雪旅游市场亟需关注的提升方向。

  • 陈翔雨, 徐诗怡, 唐承财, 范志佳, 肖小月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635-645.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09

    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为我国冰雪旅游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然而我国冰雪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文章从目标层–因素层–指标层三个维度构建了冰雪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有冰雪旅游经历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IPA分析法,回收有效问卷840份,测评冰雪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提出冰雪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提升模式。结果如下:(1)我国冰雪旅游经历者具有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的特点,19?25岁大学生是冰雪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且超过70%的游客对冰雪旅游地整体发展状况满意度总体较高,较愿意再次参加冰雪旅游。(2)除“冰雪旅游纪念品”外,游客对26个指标的重要性感知均大于其满意度,特别是游客对景区安全性、冰雪娱乐与运动项目多样性等13项指标的重要性很高,这表明游客对冰雪旅游地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然而游客对所有指标的满意度感知水平普遍偏低,多为一般满意水平,表明冰雪旅游地仅初步满足了游客的冰雪旅游需求,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3)经过IPA矩阵分析,从旅游业态多样化模式、旅游设施建设优化模式、市场多元化培育模式、旅游服务人性化模式、运营管理精细化模式等5个方面构建提升冰雪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模式。研究结论将有助于丰富冰雪旅游满意度理论,促进后北京冬奥会时代中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 万永坤, 赵小靓, 海茹欣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3, 14(3): 454-467.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3.03.003

    当前,经济中的碳强度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脱碳和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主要趋势之一,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因此,在当前俄乌战争和俄经济、金融受到外生冲击的国际形势下,研究俄罗斯的碳排放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全球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俄罗斯碳强度居高不下,这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实际投资水平下降、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油气产业、2014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受到外部冲击及其他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旨在确定2014至2018年俄罗斯经济和金融部门受到外部冲击期间的碳强度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首先,运用合成控制法检验2014年以来俄罗斯碳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俄罗斯碳强度显著增加;其次,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得出,2014年以来,俄罗斯产业结构并未得到积极改善,反而加重了对资源产业的依赖,进而提高了碳排放。结合尾部效应分析发现,近年来,俄罗斯面临重大经济压力,其碳强度在短期内不可能恢复到2014年前的状态。

  • 李世东, 刘某承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1): 120-128.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1.01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最具标志性的世界重点生态工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号召动员阶段、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第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014年启动实施的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20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5353亿元,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35个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483万ha,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1423万ha、荒山荒地造林1753万ha、封山育林307万ha,占同期全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40%,有4100万农户、1.58亿农民直接受益,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42万亿元,经济效益0.26万亿元,社会效益0.73万亿元,合计2.41万亿元,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展望未来,退耕还林还草将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就是要努力实现建设高质量、成果高效益、管理高水平,我国在2021-2035年间将继续推动第三轮退耕还林还草,预计可以退耕还林还草667万ha。

  • 马婷, 闵庆文, 徐坤, 桑卫国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1, 12(5): 693-706.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1.05.012

    为了研究居民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本文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使用条件价值法(CVM)研究了居民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支付意愿。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方式,使用双边界问题启发技术对被调查者进行支付意愿的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44份,在广义线性模型中引入了社会信任因素以及居民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和相关管理策略的意识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居民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支付意愿为1.2448×10 7元;(2)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居民的支付意愿(WTP)和受偿意愿(WTA)有重要影响,而其他社会特征(如性别和年龄)则没有显著影响;(3)社会信任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尽管仅受过有限的教育,但居民不理解名词术语这一事实并不妨碍他们的支付意愿;(4)与政府资助相关的因素导致居民倾向于支付、工作和接受补偿(WTP、WTW和WTA),但是由于地理和社会异质性,不同县之间的支持力度有所不同;(5)居民觉得其支付意愿(WTP)的产出应用于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植被、土壤和水资源。本研究首次估算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资产价值,为了保持三江源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利益,补偿应视具体地点而定,政府应采取基于当地资源的发展措施,另外,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必要大力支持生态旅游活动。

  • 曹晓昌, 张凤, 成升魁, 刘晓洁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1, 12(5): 628-635.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1.05.006

    餐饮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增长和日常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2012年后,中央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对公务消费和餐饮浪费加以限制,这给我国的餐饮业尤其是高端餐饮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本文基于对政府管理人员、餐饮行业和企业、科研人员和消费者的专家访谈及问卷打分,对2012年前后政策实施对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2年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等政策在实施力度和持续性上强度很大,保障了政策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其约束与管理功能。(2)受2012年之后政策的影响,我国公务消费频次和支出大幅下降,大众消费得到更快的发展。(3)政策对餐饮收入的影响存在较大争议,整体来看,2012年后政策仍对餐饮收入增加起到促进作用,并对餐饮结构优化和食物浪费问题起到明显作用,但是在行业标准完善、环境保护方面政策效果较弱。(4)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行业、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收入稳定增长、行业结构合理健康、行业标准规范健全、食物浪费量少是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和目标。

  • 王娟, 孙玉浩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646-654.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10

    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国冰雪运动普及和冰雪旅游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冬奥会承办地河北省张家口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冰雪旅游情境下游客体验价值与忠诚度关系的假设与模型进行研究,运用问卷分析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假设与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冰雪旅游资源的功能价值、情感价值与社交价值对游客忠诚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游客满意度在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交价值与游客忠诚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在认知价值与游客忠诚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3)旅途伙伴在情感价值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过程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开发冰雪家庭游产品、打造冬奥特色冰雪品牌、构建冰雪产业体系、培育特色冬奥冰雪文化等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冰雪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 唐承财, 徐诗怡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547-551.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01

    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冰雪旅游发展带来历史性奇迹。把握时代红利,助力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本专辑通过优选18篇学术论文,从冰雪旅游开发与管理、冰雪旅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冰雪旅游影响评估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冰雪旅游现状与未来;同时也设立了“旅游文化与生态旅游”专栏,分享旅游前沿研究热点。本专辑研究层次丰富,内涵深厚。研究区域从全国到区域,再到市县,同时包括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研究方法具有实用性、前沿性、创新性,包含产业关联分析方法、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情感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德尔菲法、空间统计方法、地理探测器方法等多种方法。本期专辑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供了感知价值理论、制度演化理论等多种理论视角,构建了冰雪旅游遗产赛前评估模型、雪场综合休闲环境调节作用下的消费技术-出游半径决策的影响模型、冰川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冰雪旅游情境下游客体验价值与忠诚度关系的模型等多种模型。以期能够为后冬奥时代冰雪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助力冰雪旅游朝着可持续和高质量方向发展。

  • 付磊, 刘悦, 杨占东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624-634.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08

    在“鼓励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口号和“循证”决策过程的指导下,本研究以休闲约束的层次模型为理论框架,实证探讨了影响南方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的约束问题。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居民参与的约束维度,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对参与者和非参与者的约束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成都市居民对冬季运动有潜在的兴趣和需求,其约束维度为:设施和服务、同伴、时间和个人感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易感性得分显示,参与组在兴趣、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个人感受方面的约束显著低于非参与组,而其他约束因子则不显著。建议因地制宜加大有效供给,以降低结构性约束;将社交属性融入冰雪运动,合理解决人际间约束问题等。

  • 杨伦, 刘某承, 杨晓, 闵庆文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3): 511-517.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3.015

    生态农业既是应对农业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生态农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不同领域的技术支撑。当前,中国普遍采用的生态农业技术根据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类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实现水、土地、农药和化肥等物质资源的精准化投入为目标的资源投入精准化技术,例如高效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和生态植保等;第二类是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效率为目标的物质循环利用技术,例如秸秆还田、桑基鱼塘等;第三类是以物种共生理论为基础的物种共生技术,包括稻-鱼共生、林下经济、鱼-藻共生等。尽管这些技术为中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存在着对传统农耕文化挖掘不足、技术应用性较差、产业化水平低、不接地气等问题。因此,在中国未来的生态农业技术发展中,应当以各经营主体实际面临的问题为导向,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注重技术的推广性、产业化和应用性,并注重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挖掘。

  • 宋昌耀, 殷婷婷, 厉新建, 陈伟, 李姗
    资源与生态学报. 2022, 13(4): 564-577. 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022.04.003

    冰雪旅游是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态,冰雪旅游产业集群体现了一个地区冰雪旅游的发展质量。基于1985—2021年中国冰雪旅游企业数据,本研究采用产业集群识别和产业关联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中国冰雪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中国冰雪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京津冀、东北、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新疆地区等六大产业集群。(2)中国冰雪旅游产业链结构有待优化,多种产业形态未能深度融合发展。(3)中国各省冰雪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呈现差异化特征。(4)中国冰雪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气候和冰雪资源、政府政策和体育赛事、经济基础和市场条件;内部因素包括产业关联和产业整合。本文初步识别了我国冰雪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并提出了优化发展对策。